![]() |
|
|||




天津北方網訊:17歲參軍,參加戰鬥上百次,在戰場上流過血、負過傷,甚至與死亡擦身而過,抗日老戰士劉欽生平最難忘的還是在游擊隊“打鬼子”的那些事兒。9月3日,他將作爲天津地區唯一的老兵代表,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日閱兵。這是劉欽第七次參加天安門閱兵,老人爲此已經失眠了好幾天。“我非常激動,非常感動,非常高興!”如今,已經95歲高齡的老人眼裏閃着光,連用了三個“非常”來表達自己的激動心情。
寄語
這次參加閱兵,是這輩子最榮幸的事,特別開心。我一定會鍛鍊好身體,保持最好的狀態去北京。
17歲加入八路軍,最難忘三次“打鬼子”
劉欽出生於河北省辛集市馬蘭村。1938年日本人大舉南攻,在他的家鄉滅絕人性地燒、殺、搶、掠,17歲的劉欽懷着對侵略者的仇恨加入八路軍,成爲冀中軍區第一分區二十一大隊的戰士。此後,他先後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戰鬥百餘次,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次“打鬼子”的經歷。
第一次是1940年8月,劉欽參加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作爲機槍班班長的他在蔚縣跟日本兵打了一場遭遇戰。“當時我小肚子上捱了一槍,傷口不是很深,治了不到一個月就好了。”老人話語很輕鬆,可傷口如今還很深,在滿是皺紋的肚皮上深陷進去一塊,“最重的傷不是這個,在一次巷戰中,子彈穿過左胳膊把骨頭打成粉碎性骨折。”
第二次是在1942年5月,當時從華南調集來的日軍由南向北開始大規模掃蕩,晉冀魯豫主力部隊轉移至山西省,形勢非常緊張,劉欽帶傷返回冀中軍區。在日寇進行“五一大掃蕩”後,冀中地區碉堡、暗點如林,溝路、障礙如網,且敵強我弱兵力懸殊,八路軍各部只得分別開展游擊戰鬥。1943年6月,劉欽被正式任命爲小隊長,他組織戰士堅持對敵頑強作戰,採取夜襲戰、伏擊戰、地雷戰等游擊戰術,與敵人周旋。
第三次是1945年8月,時任冀中軍區49區隊連長的劉欽,參加了張家口戰役。當時抗日戰爭已臨近尾聲,但張家口日僞守軍拒不投降。戰鬥中,兄弟部隊奮勇衝殺,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戰鬥,將敵人設在山上的5個碉堡攻克,接着佔領了日本駐蒙疆“大使館”。劉欽所在部隊積極配合,並向張家口火車站和日軍荒井指揮部發起攻擊,經反覆爭奪,佔領了火車站,並攻入荒井部隊營房,連續打退敵人十多次衝鋒。此役歷時3天,殲滅日僞軍2000餘人,張家口成爲八路軍、新四軍在大反攻中收復的第一個省會城市。
六次組織閱兵訓練,這次坐在車上受閱
從1949年國慶大閱兵開始,在北京軍區作戰訓練部教育處軍訓科工作的劉欽便被抽調到天安門閱兵指揮部,擔任閱兵訓練保障任務,先後六次完成這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如今,老人在天津警備區幹休所安度晚年。
今年9月3日,劉欽將作爲抗戰老兵方隊的一員參加抗戰勝利日閱兵,與過去那些年組織閱兵訓練不同,這次,他要坐在閱兵車上受閱。如今,當年的意氣風發早已不在,當年並肩作戰的戰友也相繼離開人世。劉欽想去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閱兵,更多的是想替戰友們看看當下國家實力和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