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硝煙彌漫、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中鍛造出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我們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我們拼搏進取、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橕。我們設立抗戰勝利紀念日、舉辦紀念活動,就是要大力弘揚抗戰精神,讓每一個炎黃子孫深刻體會蘊含其中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精確領悟激蕩其間的意志品格、氣魄斗志和精神信念,以飽滿的愛國熱情、無畏的民族氣節、不屈的英雄氣概和堅定的必勝信念攻堅克難,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習近平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愛國情懷是攻堅克難的美德
愛國情懷是一種充滿愛國情感的高尚心境,是千古傳送的崇高美德,是人們的崇高美德。『位卑未敢忘懮國。(陸游)』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陳毅)』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最傑出的品德,永遠光耀東方。習近平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在抗戰期間,愛國情懷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敢擔當。愛國情懷推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促進了中國人民空前團結。中華兒女同仇敵愾,驅逐強敵,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習近平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習近平強調:『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在今天,愛國情懷是改革創新、積極進取、盡心盡力的改革促進者擔當。改革是今日中國的主旋律,改革需要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時代呼喚改革促進者。習近平指出: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100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二、民族氣節是攻堅克難的志操
民族氣節是堅持正義永不屈服的崇高品質,是堅持正義,有所不為的高尚操守,是為國家為民族攻堅克難的高潔志操。『不為五斗米折腰』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巍然屹立的不朽品質。孟子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陸機雲:『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在抗戰期間,民族氣節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勇者操守。不畏強敵、英勇不屈、誓死不做亡國奴的偉大氣節,讓敵人膽寒,最終戰勝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習近平指出:『在這場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自由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
在今天,民族氣節是積極改革、銳意改革、勇往直前的改革堅定者品格。今日中國在新的起點上正在進行一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革命,需要不為權所屈、不為利所動、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捨小利求大義改革堅定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惟其艱難,纔更顯勇毅;惟其篤行,纔彌足珍貴』。
三、英雄氣概是攻堅克難的膽魄
英雄氣概是堅定不移、無畏無懼、飲河吞海的豪邁氣魄,是堅持真理、剛正不阿、勇猛豁達的高貴氣派,是攻堅克難的豪放膽魄。勇者無敵的英雄氣概是中華明文的脊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杜甫)』『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的氣度與豪情足以將一切艱難險阻踏之腳下。
在抗戰期間,英雄氣概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勇者氣勢。面對勢力強大、凶惡殘暴、滅絕人性的日寇,炎黃子孫以血肉之軀高歌前行、奮勇殺敵,最終讓日本帝國主義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顱,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篇章。習近平同志說:『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
在今天,英雄氣概是不怕苦、不怕累、拒利誘、保清廉、蔑視困難、敢於闖關、是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改革開拓者氣魄。改革需要打破體制壁壘,突破利益藩籬,『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身清正廉潔,纔能無所畏懼。改革需要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開拓者,需要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敢於亮劍。改革是政府的自我革命,關鍵要靠有能力、有勇氣、敢破敢立、敢於吃『第一只螃蟹』、具有英雄氣概的開拓者來推動。習近平指出:『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四、必勝信念是攻堅克難的動能
必勝信念是一種堅定不移、堅持到底的強大動力,是百折不回、意志堅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行為志向,是美好未來的陽光召喚,是引導人們自我前行的本因,是攻堅克難的內心動能。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是沙漠中的綠洲,是航海時的燈塔。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遭受厄運,也能點燃希望的火炬;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遇到險境,也能揚起生活的風帆;信念的魅力在於,即使身陷困窘,也能保持高潔的品行。以利益為支持的團體極易動搖,以信念為紐帶的集體堅如磐石。
在抗戰期間,必勝信念是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勇者志趣。14年抗戰,中國人民受盡屈辱,付出巨大犧牲,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沒有氣餒、沒有放棄,始終堅信正義不可戰勝,堅定不移英勇抗戰,最終以3500萬的生命代價書寫了勝利詩篇。習近平說,『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
在今天,必勝信念是一心一意思改革、真心真意謀改革、一往無前乾改革的改革實乾者信仰。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接力乾下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習近平強調:『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引導廣大黨員、乾部特別是領導乾部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理解改革要實,謀劃改革要實,落實改革也要實,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乾家』。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樹立堅定的改革信念和必勝的改革決心。
習近平指出:『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不斷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成就告慰我們的前輩和英烈!』今日中國,改革開放的旗幟高高飄揚,全面深化改革正在路上,偉大的抗戰精神正煥發著時代光芒,敞開情懷聚集著改革能量,堅定信念開拓著改革道路;以自強不息的改革氣節、氣貫長虹的改革氣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