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1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次峯會在土耳其安塔利亞順利閉幕。習近平主席在會上代表中國正式接棒主辦2016年的G20峯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峯會將於明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辦。中國作爲主席國,將主導G20這個世界經濟巨輪同中國“十三五”發展規劃一起起航,爲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注入新動力。
作爲“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包含60多個沿線國家,覆蓋人口44億,佔全球人口的63%;經濟規模達21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1/3。而G20擁有全球2/3的人口,其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90%。“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G20集團成員國既有重複也有區別。二者體量巨大,對世界經濟發揮着日益重要的影響。
若能有機融合,“一帶一路”與G20將迸發出怎樣的新機遇?近日,中國青年網記者就G20峯會和“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熱點問題採訪了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樑海明、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教授趙磊。
G20遇上“一帶一路”就像風箏遇上風
2014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G20布里斯班峯會第一階段會議上發言時指出,面對世界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G20成員要樹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做好朋友、好夥伴,積極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努力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格局。
有專家指出,作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是一個造福人民的計劃,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人民將會從中受益,而這與G20“發展經濟、減少貧困”的共同信念是一脈相承的。
樑海明向中國青年網記者形象比喻,“G20‘遇上’‘一帶一路’,就像風箏遇上了風。”他指出,“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是G20經濟增長目標實現的有力保證。“一帶一路”增加了中國與G20國家在中東問題、中亞問題、氣候問題等領域對接合作的可能性。樑海明認爲,有了“一帶一路”這股平和、有力的東風,G20這個“風箏”,將飛得更高、更遠。
2016年G20峯會選址杭州,趙磊認爲,杭州作爲創意之都、創新之城,將爲“一帶一路”與G20創造良好的對接平臺。趙磊說,“原來的絲綢之路需要走,需要一步步渡到7000多公里以外的中東去,現在不需要走了,有時候網上就能解決很多問題。”他表示,“一帶一路”有很多“痛點”,例如,有些好的資源出不去,資源不對接,這就需要平臺建設。而杭州擁有強大的電子商務、互聯網產業基礎,正着力打造“網上絲綢之路”,通過發展智慧經濟來推動當地、浙江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同時,G20是全球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在創新中尋找發展動力”,二者將有機對接。
樑海明說,“G20在杭州召開,向G20各國乃至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中國願與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一起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爲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在創新、創意產業等方面的智慧。”
中國的開放發展要用好“增量”盤活“存量”
“可以將G20視爲存量,將‘一帶一路’看作增量。”樑海明認爲,抓住中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機遇,既要盤活存量,也要用好增量。他解釋道,中國已參與的國際組織、框架,例如G20、APEC等,可以看作是“存量”,在這個“存量”裏,中國會繼續積極參與,進一步在國際組織、國際社會發揮中國應有的作用。而“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這些由中國提出的倡議和機構,則是“增量”,中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增量”。
樑海明說,首先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發展,其次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同時,要推動中國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以此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樹立中國國際化形象、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有擔當大國的形象。
金融領域是互聯互通的切入點
2014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東道主夥伴對話會上,習近平強調,“一帶一路”和互聯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輔相成的。如果將“一帶一路”比喻爲亞洲騰飛的兩隻翅膀,那麼互聯互通就是兩隻翅膀的血脈經絡。
“一帶一路”與G20如何實現互聯互通?樑海明告訴記者,“二者可以首先考慮在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
樑海明認爲,全球各國金融系統趨於互聯互通,“金融語言”已逐漸成爲國際共通的語言,各國民衆對企業上市,股價、股市的波動等共同的體驗,已產生了具有廣泛認同性的“通感”。樑海明稱,在這種“通感”面前,不同的語言、風俗、民族和國籍都不再是界限。
歡迎撥打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衆號,可直接對話記者,爆料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