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社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張素)“這是2015年度天文學領域最重要的五大發現之一。”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評論說。中國科學家首次從超軟X射線源發現相對論性高速噴流,揭示了黑洞吸積和噴流形成的新方式,26日正式發表成果。
作爲宇宙中最神祕的天體之一,人們對黑洞的認識侷限在“在吞噬物質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向外噴流”。然而黑洞如何吞噬物質、如何形成噴流,仍是天體物理學中的重大前沿問題。
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劉繼峯領導的團隊,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西班牙的GTC十米望遠鏡和美國的Keck十米望遠鏡,對上千萬光年之外的漩渦星系M81中的極亮超軟X射線源進行了光譜監測研究。
他們首次發現該光譜中具有高度藍移的氫元素髮射線,揭示了該系統中存在速度達到0.2倍光速的相對論性重子噴流。劉繼峯解釋,以往硬X射線源發現的相對論性高速噴流“相當於黑洞沒有‘吃飽’,吐出輕子分位的物質”。這次的發現表明“黑洞一旦吞噬過量,‘吃飽’狀態下會吐出重子分位的物質”。
“這改寫了我們對超軟X射線源的本質和噴流形成的認知。”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瑞馬什·納瑞安說,這項研究爲天文學家理解黑洞吸積與噴流形成打開了新的窗口。
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表示,劉繼峯團隊繼2013年11月在《自然》雜誌發表X射線極亮源的研究成果後,又在黑洞研究領域有了突破性重大天文發現。隨着中國天文學家不斷在頂級刊物發表重要科學成果,表明中國天文學整體研究水平逐步提升。(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