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人:馬區長,爲了適應新時代來自百姓的呼聲,和平區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做了哪些轉變?
馬桂平:現在羣衆的需求與以往不一樣了,利益羣體和利益訴求都呈多元化發展態勢,這些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和高的標準。在這裏,我先講身邊的兩個故事吧。
一個是解決居民用電的故事。
2010年,和平區集中開展高層用電一戶一表改造工程,而養和裏小區的一棟高層由於當時有近三分之一的羣衆拒絕更換電錶,所以就沒有與其他高層 一起完成改造任務。近年來,隨着家庭用電量進一步加大,一些老舊電錶無法滿足需要,部分居民找到社區居委會,要求更換電錶。但更換電錶有三項難題:一是居民的思想不統一,個別羣衆不同意更換;二是更換這部分電錶的資金沒有列入預算;三是工程涉及到電力、市政、建委、高層所等多個部門,有的是市屬單位,解決起來難度大。針對這些問題,小白樓街道和各社區居委會的負責同志到不同意更換電錶的住戶家中逐一進行解釋說明,使全部住戶都同意更換;供電部門積極協調上級部門,追加270萬元資金,解決了資金難題;與城南供電、區建委、小白樓街道、高層所等部門和單位進行協調,分配任務,分頭完成審批手續,使這棟住宅全部完成了一戶一表的改造,居民用上了放心電。
另一個是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故事。
現在社會中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有智能手機,老年人也想“網購”什麼的,但不會用;有些兒女教起來沒有那麼耐心,因而他們希望學習、掌握使用智能手機。針對老年人的需求,小白樓街道社區社會組織服務促進會啓動了“夕陽再晨”助老服務項目,手把手教授該街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針對現在羣衆需求的多 樣性,我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讓公益組織以公益、低償、有償幾種方式,爲居民提供各類生活服務,來回應新時代羣衆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