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寒冷的冬季,一些老年人因身體原因不便出門採購。在南開區學府街南開大學西南村社區,老人如有需求,只需通過“智能電視”便可預約點餐送餐、日常購物、家政服務等一系列服務。南開大學西南村社區是本市“智慧養老”的試點,待試點成熟後,這裏的經驗將在“十三五”期間向全市推廣。
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像智慧養老這樣的民生項目,未來還將有不少。“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從夯實兜底保障、推進養老服務、社會治理創新三方面,急百姓之所需、補百姓之所缺,織密民生保障網。
近年來,本市享受低保救助的困難家庭數量動態保持在20.4萬左右。爲了更好地服務困難羣衆,加強普惠型社會救助,確保兜底保障的精準化,本市將在“十三五”期間構築“4+4”的救助格局,即“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體系聯動,配合“部門間協同救助、民間公益組織救助、社區拓展救助和企業慈善救助”四種救助模式,進一步統籌城鄉救助標準,夯實兜底保障。
同時,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的普惠化,按照“114”總體思路,強化以老年人需求爲導向的“一個思維”,達到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位一體的“一個目標”,推動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社會養老、護理保險“四個工程”。其中,在機構養老方面,“十三五”期間,全市還將再新增5萬張養老牀位,使養老牀位總數達到11.4萬張,平均千名老人將擁有養老牀位40張。
此外,“十三五”期間,本市還將進一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發揮社會治理多元主體的作用,不斷加強美麗社區和農村社區建設,完善社區多元治理體系,實現社工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