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習貫徹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
率先實現省級統籌城鄉統籌“2+4+3”保障體系全覆蓋
惠民生多層次兜底百姓醫療
天津北方網訊:“多虧有了醫保這顆‘定心丸’,我家的日子纔算有了指望。”作爲本市“2+4+3”保障體系的受益者,說起醫保制度,家住河北區望海樓街的齊懷順齊大爺的話語裏,滿滿的都是感謝。
齊大爺今年59歲,1996年,從企業自謀出路的他失去了生活來源。2009年,老伴兒王樹月因爲糖尿病併發腎病,連續住了3次院,出院後生活不能自理,仍需每週透析2次,兩年後,每週透析次數增加到3次。那些年,齊大爺每次都要用自行車推着老伴兒去醫院做透析、複查、換藥,自己也累出了哮喘病。爲了照顧不能行動的母親,齊大爺的兒子也不得不辭掉工作在家伺候老人,失去了收入。這個經濟上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多虧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按照那時候55%的報銷標準,每次自費280元,少了一半的費用。現在每年報銷的額度都在提高,去年有了大病醫療保險,差不多能報銷個七八成,一下子負擔輕了不少。”齊大爺一家見證了本市醫療保險從無到有日益完善的進程:“最開始需要自己墊付,年底才能統一報銷,因爲費用大,拆東牆補西牆,四處拆借是常事,現在可好了,直接刷卡報銷,不用自己墊付,刷卡報銷以後,個人負擔超過2萬元的費用報銷也從原來的一年一次變成了一年兩次,既減輕了負擔,也節省了報銷的時間和跑道的環節。”由於齊大爺家是低保戶,無需自己交費,全額由政府補貼參加城鄉醫療保險,對這個家庭而言,這可是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據介紹,目前本市醫保制度已經形成了“2+4+3”的保障體系。即職工和居民醫保兩項基本制度,職工大額醫療費救助制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全民意外傷害附加保險制度、公務員醫療補助制度等補充保險制度,由民政部門主導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優撫對象醫療補助制度、殘疾軍人醫療補助制度有機銜接,構建了多層次、兜底保障的制度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統籌、城鄉統籌,實現了從城鎮到鄉村、從職工到居民、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從本市人到外來務工人員、臺港澳人員和外國人的全覆蓋。
2010年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5年來,政府補助羣衆參保的標準逐年增加。從2010年政府人均補助127元上調至2015年政府人均補助670元,佔比88%。政府補助增加了540多元,年均增加100元。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上,本市全力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用市場手段提高醫院的積極性,通過“結餘全部留用、結餘有限分擔”,推動醫療機構轉變發展理念,合理控制醫療成本。2014年1月起,本市在全國率先啓動糖尿病按人頭付費項目試點改革,選取南開區三潭醫院爲試點,並在基層醫療機構擴大試點。
在南開區三潭醫院,記者看到,專爲簽訂定點就醫的糖尿病門特參保患者開闢的“專區”內窗明几淨,秩序井然,患者抽血、心電圖等常規檢驗項目,包括取藥換藥環節,都可以一站式解決,省去了在不同窗口流轉、排隊的繁瑣。“我們爲簽約的門特患者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還免費提供了血糖遠程監測設備,病人每次的檢測數據會直接上傳留檔,我們的醫生和專業的健康諮詢師會分析每個病人的數據,制訂合適的運動和飲食處方,提供遠程指導和提醒,並定期進行回訪,醫院還和天津體育學院運動指導相關專業的院系合作,根據病人的病情度身定做運動處方,首期20多人蔘加後,反響很好。”院長趙永愛告訴記者,“當門特降糖藥品發生費用超過10000元后,可繼續刷卡聯網報銷,無需全額墊付,並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延長取藥時間,這種模式不僅便利,還可以保證治療方案的連貫性和靈活性,在熟悉病症的基礎上,既可以對特殊病例靈活運用5至6種降糖藥,也可以避免過度用藥。”這一糖尿病病人管理方案獲得了由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評選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單位認證項目”。
糖尿病按人頭付費項目試點改革實現了醫保支出可控,提升了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患者就醫得實惠的“醫、患、保”三方共贏。截至目前,三潭醫院入住患者達到2300餘人,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由13%提高至28%,病人滿意度達到94.7%。目前本市實行糖尿病人頭付費醫療機構達到22家,參加糖尿病人頭付費試點的簽約患者已接近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