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元代高明在《琵琶記》中說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我想,這個用來勉勵學子的詩句,用在中國高鐵這個“學生”身上也並無不妥。十年磨一劍,中國高鐵從無到有成爲了全球高鐵的“領頭羊”。而國內高鐵網絡的日趨完善也使得“動車公交化”成爲了可能。
近年來“動車公交化”開行在國內很多大城市已經形成常態化,但是在春運這樣的“緊張”環境裏尚屬首次。據《海峽都市報》1月8日報道,春運期間,福建省鐵路擬在多條線路上實行“動車公交化”,在客流量增加時,適時增開動車。
從戰略角度來看,使得省與省、市與市乃至縣與縣之間的高速鐵路網互聯互通,坐動車就像坐公交車一樣快速、便捷,這是提高中國交通運輸效能的最直接的方法。從民衆的角度來看,公交化的動車運營方式,能夠更有效的提升出行速率,並且節省更多的時間,不僅有利於創造,在很大程度上還可以提升民衆的幸福指數。因當下交通的“堵、堵、堵”已讓很多上班族身心疲憊。
當然任何一項便民舉措的出臺,必然伴隨着服務的更新完善和創新。同樣“動車公交化”就意味着鐵路部門需要出動更多的人力物力來滿足需求,或者說公交化的動車運營會不會使列車工作人員產生服務“惰性”,這也是民衆極爲關心的。但反過來說,不能因爲“動車公交化”,而民衆便以乘坐公交的隨意性爲之,在享受這份便利的情況下,更要尊重服務者的勞動成果和承擔責任。諸如易燃易爆危險品、水果刀等管制刀具等乘車違禁品都不能帶上車,當然還有動車吸菸等影響列車安全和有悖於列車文明的行爲,都是作爲一個被服務者應有的素質和義務。
尤其是在春運期間開行公交化動車,人流量大,人員複雜,整個空氣都會顯得焦躁和煩悶。但不管是服務者還是乘車民衆都需要秉持一份理性的文明。面對壓力要學會“智者不難”的自我鼓勵,面對心煩意亂要學會“簡則不煩”的自我調節,面對生氣要學會“肚大不氣”的自我安慰。
然而僅僅依靠民衆的文明自律確實難有成效,還需要相關的制度措施對民衆廣而告之。亦如近日民衆對於“地鐵鳳爪女”的橫加指責和人肉,都明顯地說明了我們在抵制一起不文明事件時卻又造出了另一種不文明,我們習慣了以自身的道德水準來審視別人,卻恰恰忽視自身的道德文明是否達標。
同樣作爲一個異常繁雜的春運,不管是鐵路部門還是每一個回家的人,都將承擔很大的責任。鐵路部門需要保證每個民衆的安全,而作爲我們乘客來說也有對自身安全以及不觸及周圍人利益的責任。
隱隱還記得曹林寫的那篇《我們欠春運服務者一聲謝謝》,其中有句話是這樣寫的,“此時此刻,我們都在計劃着自己的春節回家行程,買着年貨,憧憬着年夜飯,安排着春節假期。可春節服務者們不行,這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他們的計劃中只有別人的春節,而沒有自己的春節。”這與“苦恨年年壓金線,爲他人作嫁衣裳”的表達異曲同工,但這裏卻包含着更真誠的祝福和期盼,或許他們真的期盼着那聲“謝謝”。
然而動車公交化開行實現了,服務也越來越精細化,但是那聲謝謝不知還要等多久。
文/陸玄同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