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5年“11·11”當天,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本屆政府第111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第一個議題就是部署以消費升級促進產業升級,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李克強說,企業生產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消費者,消費是生產最終的需求。我們所從事的一切生產,除了基本的戰略儲備外,最終都會轉化爲居民的消費品。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消費、培育新供給、新動力……國務院這一年來在消費領域推出了哪些重要舉措?
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改善旅遊消費環境

政策|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部署改革創新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工作。
紅利
與歷史上同類文件相比,此次《意見》首次把“投資”作爲第一主題,並分別從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投資促進、鄉村旅遊提升、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保持旅遊投資增長等多個角度明確了政府在旅遊投資中的角色、作用和實施路徑。
《意見》提出6方面、26條具體措施。
一是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着力改善旅遊消費軟環境,完善城市旅遊諮詢中心和集散中心,加強連通景區道路和停車場建設,加強中西部地區旅遊支線機場建設,大力推進旅遊廁所建設。
二是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闢旅遊消費市場。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推進郵輪旅遊產業發展,培育發展遊艇旅遊大衆消費市場,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大力開發休閒度假旅遊產品,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積極發展“互聯網+旅遊”。
三是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豐富提升特色旅遊商品,積極發展老年旅遊,支持研學旅行發展,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
四是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完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活動,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
五是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錯峯休假,鼓勵彈性作息。
六是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
——2015年8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
讓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

政策|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
紅利
大力倡導崇尚綠色環保、講求質量品質、注重文化內涵的生活消費理念,創新政策支持,積極培育生活性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質量和效益。
《意見》提出,今後一個時期,重點發展貼近服務人民羣衆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生活性服務領域,推動生活消費方式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促進和帶動其他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發展。十個重點領域包括: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旅遊服務、體育服務、文化服務、法律服務、批發零售服務、住宿餐飲服務、教育培訓服務。
(一)居民和家庭服務。健全城鄉居民家庭服務體系,推動家庭服務市場多層次、多形式發展,在供給規模和服務質量方面基本滿足居民生活性服務需求。
(二)健康服務。圍繞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和水平,逐步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業態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體系。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文化、健康旅遊、體育健身等多樣化健康服務。積極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取消對社會辦醫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
(三)養老服務。鼓勵養老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推動基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務、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領域養老服務的發展。積極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緊急呼叫、健康諮詢、物品代購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支持各類老年大學等教育機構發展。
(四)旅遊服務。以遊客需求爲導向,豐富旅遊產品,改善市場環境,推動旅遊服務向觀光、休閒、度假並重轉變,提升旅遊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突出鄉村特色,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進一步推動集觀光、度假、休閒、娛樂、海上運動於一體的濱海旅遊和海島旅遊。豐富老年旅遊服務供給。引導健康的旅遊消費方式,積極發展休閒度假旅遊、研學旅行、工業旅遊,推動體育運動、競賽表演、健身休閒與旅遊活動融合發展。
(五)體育服務。重點培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中介培訓等體育服務業,促進康體結合,推動體育旅遊、體育傳媒、體育會展等相關業態融合發展。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爲切入點,加快發展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以舉辦2022年冬奧會爲契機,全面提升冰雪運動普及度和產業發展水平。大力普及健身跑、自行車、登山等運動項目,帶動大衆化體育運動發展。
(六)文化服務。積極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鼓勵創造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優秀文化服務產品。加快數字內容產業發展,推動文化服務產品製作、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推進動漫遊戲等產業優化升級。深入推進新聞出版精品工程。
(七)法律服務。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律師、公證、司法鑑定等法律服務業,推進法律服務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提升面向基層和普通百姓的法律服務能力,加強對弱勢羣體的法律服務,加大對老年人、婦女和兒童等法律援助和服務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型法律服務機構發展和法律服務方式創新。
(八)批發零售服務。合理規劃城鄉流通基礎設施佈局,鼓勵發展商貿綜合服務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以及重要商品儲備設施、大型物流(倉儲)配送中心、農村郵政物流設施、快件集散中心、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推動各類批發市場等傳統商貿流通企業轉變經營模式,利用互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進行升級改造。發揮實體店的服務、體驗優勢,與線上企業開展深度合作。
(九)住宿餐飲服務。強化服務民生的基本功能,形成以大衆化市場爲主體、適應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的住宿餐飲業發展新格局。積極發展綠色飯店、主題飯店、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公寓、有機餐飲、快餐團餐、特色餐飲、農家樂等滿足廣大人民羣衆消費需求的細分業態。
(十)教育培訓服務。以提升生活性服務質量爲核心,發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服務,推動職業培訓集約發展、內涵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整合社區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引入行業組織等參與開展社區教育項目,爲社區居民提供人文藝術、科學技術、幼兒教育、養老保健、生活休閒、職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務,規範發展秩序。
——2015年11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85號
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新供給新動力

政策|11月,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
紅利
《指導意見》指出,以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蓬勃興起爲主要內容的新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農村消費等重點領域快速發展,將引領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迅速成長,拓展未來發展新空間。
《指導意見》提出4方面具體措施。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制度創新,破除阻礙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維護全國統一市場和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加大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力度,以事業單位改革爲突破口加快服務業發展;加強助推新興領域發展的制度保障;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壯大城鎮消費羣體。
二是全面改善優化消費環境,全面提高標準化水平,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改善市場信用環境,搭建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用獎懲聯動;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完善和強化消費領域懲罰性賠償制度;強化消費基礎設施網絡支撐,加快網絡提速降費,在城市社區和村鎮佈局建設共同配送末端網點;加快出臺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的操作方法,擴大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範圍,完善和落實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依託中心城市和重要旅遊目的地,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
三是創新並擴大有效供給,引導企業更加積極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實施企業技術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增加優質新型產品和生活服務等有效供給;適度擴大先進技術裝備和日用消費品進口;推行企業產品質量承諾和優質服務承諾標誌與管理制度,在教育、旅遊、文化、產品“三包”、網絡消費等重點領域開展服務業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實施品牌價值提升工程,培育一批能夠展示“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優質形象的品牌與企業。
四是優化政策支撐體系,着眼於發揮制度優勢、彌補市場失靈、引導市場行爲,系統調整財稅、金融、投資、土地、人才和環境政策,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形成有利於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協同發展的政策環境。
——2015年11月23日《國務院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6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