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吉玉開:不賣名牌賣“老牌”,兒子返鄉同創業
吉玉開接受記者採訪。人民網記者 楊翼 攝
“我不賣名牌產品,就賣老輩人傳下來的麪條,物美價廉又環保。遊客現場看着做出來的,吃起來很放心,他們很喜歡。”盤縣巖腳村村民吉玉開接受採訪時說,“現在在家裏就能賺錢了,不用再外出奔波打工了。”
自從家門口建設了噠啦仙谷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區,吉玉開的兒子吉成旭也返鄉和父親一起開噠啦麪條店了。“現在每年全家能收入七八萬,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吉成旭說,“今年如果有合適的地方,我還想擴大面條店的生產規模。”
據瞭解,吉玉開家裏還參與了2015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發電設備由國家提供,產生的電直接接入電網。這樣,他家每年可以從中得到2000多元的收益。
陳學豔:現在的好日子,除了政府政策給力,合作社是保障
“今年黨蔘賣了10多萬,日子越來越好過啦”,在畢節市威寧縣利民生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裏,迤那鎮五星村村民陳學豔揮動鋤頭在田間翻找黨蔘,面對記者採訪,她微笑着說。之前除了種植玉米和馬鈴薯,一直在外打工。三年前她家開始種植黨蔘,政府支持免費提供黨蔘苗,到2015年種植規模擴大到30餘畝,產值10餘萬元。
陳學豔說,家裏收完黨蔘,閒暇時間給合作社打工,一天還能掙50元,“有現在的好日子,除了政府政策給力,合作社是我們的保障。”
據瞭解,威寧縣利民生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技術、統一保底回收、統一集中銷售分散管理”的統分結合運作模式,帶領社員和廣大羣衆將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有效銜接。目前,合作社社員達到1047戶,帶動迤那鎮發展黨蔘等中藥材13500畝,產值達8800萬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迤那鎮實現695戶2810人脫貧,農民可支配收入達8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