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2015年天津市衛生計生工作全面“開花”。天津啓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三年計劃;衛生資源調整步伐加快,第二兒童醫院等一批項目竣工;建立區域醫療資源上下聯動機制,試點組建10個“醫療聯合體” ;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爲兩孩奠定基礎等多項工作全面推進。下面小編就來帶您詳細盤點2015年衛生計生系統的“大事件”。
亮點一:啓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三年計劃
——提高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救治能力確定10家“無陪伴示範醫院”
自2015起,利用3年的時間,開展“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以改善患者看病就醫感受爲目標,努力做到便捷就醫、安全就醫、有效就醫、明白就醫。以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救治項目爲切入點,理順院前院中急救流程,打通各個急救環節,建立院前院中無縫銜接機制,保證急救患者得到安全、有效、及時的醫療救治。開展以患者滿意、醫務人員滿意爲目標的“住院患者無陪伴和營養包餐”工作,授予第三中心醫院、天津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胸科醫院、泰達醫院、市口腔醫院、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安定醫院、安康醫院、安寧醫院共10家醫院“無陪伴示範醫院”的稱號,授予14家醫院的40個病區“無陪伴示範病區”的稱號。二、三級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病房覆蓋率分別達89%和100%。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開展了“拒收拒送紅包”等一系列承諾活動。啓動大型醫院巡查工作,不斷加強醫院懲防體系和行業作風建設。
亮點二:衛生資源調整步伐加快
——第二兒童醫院等一批項目竣工全市牀位總數達到6.2萬張
2015年,市衛生計生委着力加快推進衛生資源調整項目建設進度,衛生資源調整取得明顯實效。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的市第二兒童醫院、醫大總醫院空港醫院已正式開診;市環湖醫院遷址新建項目近期將全面應診,極大地改善患者就醫條件同時,爲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設施平臺和環境,使環湖醫院真正成爲區域性顱腦醫療中心。天津市東方婦兒醫院、天津雙湖康復專科醫院已正式開展診療工作。經過努力我市城鄉醫療資源佈局更加合理、均衡,衛生計生服務公平性、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亮點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衛生計生法制進程
——實現行政審批職能“三集中”探索綜合監督“3+1”監管模式
爲進一步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市衛生計生委將分散在多個處室的審批職能整合到行政審批處實施,行政審批處整建制進入市行政許可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集中和現場審批服務,落實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集中”要求。全年共受理行政許可事項11352件,辦結11360件;受理行政服務事項1098件,辦結1008件。同時將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基層實施更方便有效的行政許可和其他事項,最大限度地下放到基層審批。許可事項從13大項26小項調整爲10大項22子項,保證了衛生計生行政審批工作與政府職能轉變有效地同步銜接。
此外,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衛生計生各項職責,積極探索事前、事中、事後與執法監督相結合的“3+1”監管模式,釐清各部門監管職責,理順行政處罰流程,形成監管合力。組織全市監督機構開展醫療衛生專項監督檢查,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共檢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7000餘戶次。共查處違法醫療廣告案件62件,立案處罰醫療機構違法執業案件51件,查處無證行醫案件72件,罰款16.8萬餘元。促進醫療行業自律守法意識的提高,醫療服務市場環境得到淨化與改善,爲廣大消費者創造了良好的醫療衛生環境秩序。
亮點四:建立區域醫療資源上下聯動機制
——試點組建10個“醫療聯合體”檢驗影像資源集約利用
2015年,我市選擇和平、河西兩區,與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醫院、環湖醫院等組建10個“醫聯體”。在“醫聯體”內,居民可在社區機構自主查詢大醫院專家出診信息;家庭責任醫生可爲患者提出專業的導診建議、可優先預約大醫院專家門診號;市級大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診療信息互聯互通、醫學檢查檢驗互認、醫學影像診斷互傳共用;大醫院定期指派醫生到基層開展臨牀服務,並通過業務講座、臨牀帶教和教學查房等形式,對基層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開展業務指導;基層機構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到“醫聯體”內大醫院進修學習,不斷強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通過“醫療聯合體”的打造,推進區域醫療資源上下聯動、整合共享,方便居民基層就近就醫,減輕大醫院“人滿爲患”的壓力,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亮點五:“互聯網+醫療”創新發展
——健康醫療信息惠民移動健康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對全市14歲以下兒童發放居民健康卡,在試點醫療機構進行環境改造,推動相關功能應用。推動試點醫療機構、區縣利用移動互聯新技術,探索人口健康信息惠民。其中,總醫院“Q醫”移動互聯網就醫管理與服務平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醫院管理流程、患者就醫流程、診療服務模式的再造,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以手機客戶端爲載體爲患者提供智慧門診服務。患者隨時通過手機可以查閱健康檔案、就診記錄、檢驗檢查結果,實現診間支付,大大縮短了排隊等候時間。同時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爲患者構建個性化健康模型,推送健康信息,實現從治病到防病模式的轉變。中醫一附院通過微信公衆號、支付寶服務窗和百度直達號,建立的“掌上智慧醫院”,實現了在線預約掛號、診間繳費、排隊候診、查報告單、體檢查詢等多種功能服務。區縣“智慧醫療”也在積極建設中。
亮點六:推動醫養結合提升醫養護一體化服務水平
——7家一體化服務病房社會滿意度達到95%以上
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爲主體、以區域內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縱向協作爲支撐、以社會各方力量協同爲補充,啓動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發揮基層醫療優勢資源,在河西區、南開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醫養護一體化服務病房,爲患有慢性病的失能、半失能和臨終關懷老人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全方面、全過程的健康管理,保障老年人享有所需的、適宜的、綜合的、連續的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目前,已建成河西區馬場街、河東區唐口街、南開區學府街、南開區嘉陵道街、西青區李七莊街和寶坻區康復醫院、薊縣上倉醫院7家醫養護一體化服務病房試點機構,326張牀位投入運行使用,收治住院患者1218人次,其中失能患者956人次。區縣定期醫療、護理和生活照料服務滿意度情況調查顯示,試點機構醫療保健服務滿意度95%、護理服務滿意度96%、生活照料服務滿意度97%。
亮點七:強化健康促進構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創新實施成年人免疫預防“雙計劃”國家衛生區和國家衛生鎮創建申報實現了十年來零突破
通過廣泛開展愛國衛生和健康促進工作,健全了市愛衛會(市健促委)組織機構,調整合併成立了天津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天津市健康促進委員會),落實了39個成員單位職責,下發了《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新時期愛國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天津市愛衛會關於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年),我市國家衛生區和國家衛生鎮創建申報實現了十年來零的突破,西青區、寶坻區周良莊鎮申報2016年開展國家衛生區和國家衛生鎮創建。西青區楊柳青鎮和李七莊街2個國家衛生鎮、124個市級衛生村鞏固成果突出。落實京津冀疾病防控、綜合監督工作合作框架協議,實現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和衛生監督資源共享,科技共同攻關。
堅持預防爲主,積極構建全民免疫預防疾病的健康生活方式,2015年創新實施了“天津市家庭疫苗免疫計劃”和“12至20歲人羣麻腮風疫苗接種計劃”。我市成年人接種相關疫苗4.8萬劑,麻疹等相關疾病家庭內傳播明顯減少。同時,全面開展“天津市免疫規劃服務年”活動,全市280家預防接種門診規範化、信息化建設覆蓋率達100%,羣衆滿意度達97%以上。此外,在寧河區組織開展滅鼠專項防控,6個鎮21個村直接受益。寶坻區和薊縣389座農村戶廁改造示範取得圓滿效果,爲有效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的發生流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亮點八:全面實施婦女兒童健康促進計劃20項惠民項目
——年度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覆蓋超370餘萬人次
2015年我市持續實施天津市婦女兒童健康促進計劃,進一步強化“母嬰安全”、“控制缺陷”、“婦兒健康”三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面開展20項政府惠民項目,本年度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覆蓋達371.54萬人次。以婦幼衛生三級服務網絡爲基礎,完善出生缺陷控制工作網絡,婦幼衛生工作的兩項重要指標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連續第十年分別控制在10/10萬和6‰以下,持續保持低嬰兒死亡率狀況下的低出生缺陷率。深入開展已婚適齡婦女常見病檢查、孕期甲狀腺功能、糖尿病篩查,產後康復指導,兒童學齡前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等項目,使婦幼保健服務更加系統完善,同時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疾病得到進一步干預,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亮點九: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達8家“治未病”健康理念得普及
2015年繼續開展了天津市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截至年底,我市共有醫科大學總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和第四中心醫院等8家“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包括第一醫院、西青醫院在內的“市級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14家。指導各區縣中醫醫院建設中藥飲片入庫驗收快速檢測室、對中藥飲片供貨單位實行動態監管,通過加強中藥飲片質量管理各項工作,切實提高中藥飲片質量。與此同時,爲了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普及科學的中醫藥科普知識和中醫“治未病”健康理念,組織科普巡講專家在各醫院、社區、企事業單位、學校共舉辦科普講座146場,開展諮詢活動10次,藉助衛生計生官方微信、微博平臺,持續發佈如中醫四季養生、食療保健等科普知識,提高市民中醫藥養生保健素養。
亮點十: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爲全面兩孩奠定基礎
——簡化辦事流程網上辦理婚育證明更便民
2015年度,單獨二孩政策順利實施,審批15657件,已出生8273人。加快推進生育服務證制度改革,落實生育服務登記電子化改革方案,妥善做好政策調整前後各項政策的銜接工作,爲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依法持續開展打擊“兩非”專項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勢頭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爲108.2,較2014年的110.56下降了2個百分點。將“關愛女孩、性別平等”作爲人口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入開展“圓夢女孩志願行動”。爲有效解決天津籍流出人口“辦證難”問題,簡化百姓辦證程序,開通了《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網上申請辦理服務平臺,流出人口可通過網絡申請或查詢辦理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