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實事求是和一心爲民的革命精神和服務品格,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的信仰和情懷。不斷接受紅色基因薰陶,已經成爲習近平的習慣,且每一次他都會有新感受新思考。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指出:“多來這裏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幹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學習中國”小編髮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地方,已經接受過十一次紅色基因教育。
2013年四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酒泉:點燃飛天夢的地方
說到酒泉,最有名的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爲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創造過驕人成績:1970年4月24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這裏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星在這裏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遠程彈道導彈在這裏飛向太平洋預定領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將三顆衛星送上太空;隨後還有第一次爲國外衛星提供發射搭載服務、第一艘載人飛船,都從這裏順利升空……
2013年2月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向安葬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的聶榮臻元帥和爲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獻身的英烈敬獻花籃,向共和國的功臣們表示敬意。習近平參觀了發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視察了載人航天發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表示踏上這片承載着中華民族光榮和夢想的土地感到很高興,祖國和人民爲你們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勉勵大家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爲己任,追求卓越,紮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
西柏坡:新中國從這裏走來
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裏走來”、“中國命運定於此村”的美譽。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來到西柏坡,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中央軍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在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習近平主持召開了座談會。平山縣縣鄉村幹部、老黨員和羣衆代表暢談了他們對反對“四風”、樹立良好作風的感想,習近平對他們的意見表示肯定。他表示:“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着崇敬之心來,帶着許多思考走。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習近平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着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鑑,包含着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鬥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着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着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鬥、實事求是、一心爲民,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東湖賓館:這裏也有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曾44次下榻武漢東湖賓館,短則十天半月,長則達半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除了中南海,這裏是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來到湖北視察。在繁忙的行程中,習近平夜以繼日,特地考察了東湖之濱的毛澤東故居。爲紀念毛主席誕辰120週年,武漢東湖賓館對毛澤東故居重新布展,在一樓陳列館展出400餘幅珍貴的毛主席歷史照片。習近平走進陳列館,首先與負責講解的陳列館館長鄭敏庭親切握手。一幅1953年毛主席在武漢黃鶴樓下與小商販親切交流的照片,吸引了習近平的目光,他在照片前久久停留。鄭敏庭介紹,當時,毛主席正與小商販說話,結果被市民們發現了。大家簇擁過來,要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握着羣衆的手,與羣衆交流互動了兩個多小時。講到這錚C敉シ⒆閱諦牡廝擔“領袖與羣衆的水乳深情令人感動,現在正在深入開展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好!”習近平點了點頭。習近平看得認真,問得仔細。“考慮到總書記奔波了一整天,可能比較累,我加快了講解進度。”鄭敏庭說,“沒想到,當我移步到下一個板塊,總書記仍停留在原地不動,我只好又退回來接着講解。”聽完講解,習近平特意叮囑大家:“今年是毛主席誕辰120週年,一定要把毛主席故居辦成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特別是在對青少年一代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
臨沂:王盡美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臨沂是革命老區,爲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沂蒙山區是山東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之一。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就在沂蒙山區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是著名的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是山東華東黨政軍領導指揮中心,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裏戰鬥工作。沂蒙人民爲奪取革命戰爭勝利,爲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0多萬優秀兒女爲革命獻出了生命。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期間,來到位於山東臨沂的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並參觀了沂蒙精神展,聽取沂蒙地區革命戰爭歷史介紹,會見了“沂蒙母親”王換於孫女於愛梅等模範人物。他深情地說:“我一來到這裏就想起了革命戰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蹟十分感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2014年四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蘭考:好乾部焦裕祿從這裏走來
焦裕祿是習近平專門爲之寫書的人,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也是習近平在第二批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繫點。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一行赴蘭考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他來到基層幹部中間,走進人民羣衆中間,並再次感受焦裕祿同志的公僕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和道德情操。習近平強調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爲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2014年3月17日10時許,習近平一下飛機,就直奔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這是他時隔5年之後,第二次來到這片精神聖地。紀念館就坐落在蘭考縣城北昔日黃河故道的沙丘上。泡桐林立,松柏蒼翠,紀念館正門前的焦裕祿事蹟羣雕,沐浴在和煦春風和溫暖陽光裏。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神情莊重。館裏展出的300多幅版面、照片,90多件遺物,生動展示了焦裕祿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焦裕祿調查“三害”奔走數千華里的路線圖,下鄉救災時使用過的雨傘雨衣,他穿過的縫有幾十個補丁的被褥……在紀念館裏,習近平傾聽着,詢問着,沉思着,深切緬懷這位人民的好公僕、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再次踏上蘭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靜。剛纔,儘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但我還是想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因爲這裏的每一件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習近平深情地說。焦裕祿對子女要求嚴格,發現兒子焦國慶看了一場“白戲”後,他親自制定了《幹部十不準》。在寫有《幹部十不準》的展覽牆前,總書記駐足良久,仔細觀看。習近平感慨地說,“十不準”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就拿看白戲這條說,除了規定一律不準送戲票之外,還強調不能把前10排的票光賣給機關和幹部,這就教育領導幹部如何針對身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具體舉措。在紀念館序廳,看到焦裕祿的五個子女焦躍進、焦守鳳、焦國慶、焦守雲、焦守軍等候在那裏,習近平快步走上前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身體都挺好吧?後代都好吧?現在工作生活都好嗎?”習近平關切地問道。“都很好,謝謝總書記關心!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傳承好父親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一代一代地保持傳承下去。”焦守雲激動地回答。她還告訴總書記,省裏又拍了一部介紹焦裕祿的紀錄片,從蘭考到山東、洛陽,自己跟着攝製組走了一趟父親走過的路。習近平表示,紀錄片也是很好的形式,可作爲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置身焦園,睹物思人。習近平動情地說:“5年前我到蘭考參觀了焦裕祿同志事蹟展,今天來再次深受感動。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蹟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恆。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蹟永遠爲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新疆軍區某紅軍師師史館:紅軍精神
2014年4月29日下午,習近平參觀了新疆軍區某紅軍師師史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展示了這支創建於陝甘邊根據地的英雄部隊的戰鬥歷程。習近平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爬雪山、過草地、挖野菜、啃樹皮、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紅軍精神是我軍的精神內核。新時期,學習紅軍軍史有助於我軍保持優良的革命精神,忠於黨,忠於人民,爲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做好貢獻。
古田:“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從這裏產生
古田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先後7次來到這裏,大力倡導和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2014年10月31日習近平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上午9時許,習近平來到田會議會址前,親切接見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隨後帶領全體中央軍委委員一起參觀會址。習近平再次仔細觀看了會址各個場所,在一幅幅照片和展板前駐足察看,並不時就有關問題向講解員提問。他來到當年毛澤東作政治報告的廳堂,凝望着廊柱上富有鮮明戰鬥性的標語,注視着當年會議代表取暖留下的斑斑炭火印跡,同大家一起回憶先輩們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辛奮鬥的情景,並向大家介紹他每次來古田參觀的情形和感受。會址北側的毛主席紀念園依山而建,莊重肅穆。習近平神色莊嚴,沿着151級臺階拾階而上,向毛澤東雕像敬獻花籃,親手整理花籃上的緞帶,帶領大家向毛澤東雕像三鞠躬,並瞻仰了毛澤東雕像,深切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在古田會議紀念館裏,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不時在一件件文物、一組組數字前凝神觀看,同大家深入交流,一起重溫黨領導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崢嶸歲月,強化堅持軍隊政治工作根本原則和制度的意識和責任。他表示,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澱後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他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們當初是從哪裏出發的、爲什麼出發的,接受思想洗禮,以利於更好前進。午餐時,敖酵?1位部隊基層幹部和英模代表圍坐在一起,紅米飯,南瓜湯,大家津津有味吃起了“紅軍飯”。習近平同大家邊吃邊談,回顧老紅軍艱苦卓絕的戰鬥歲月。習近平語重心長叮囑大家,青年一代是黨和軍隊的未來和希望,革命事業靠你們接續奮鬥,優良傳統靠你們繼承發揚。軍隊政治工作要大家一起來做,基層做好工作是重要環節。要帶頭學傳統、愛傳統、講傳統,帶動部隊官兵傳承好紅色基因、保持老紅軍本色。
南京軍區軍史館: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到南京軍區機關視察。上午9時20分許,習近平來到南京軍區軍史館。習近平走進軍史館序廳,習近平告誡大家,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要教育官兵勿忘國恥、奮發圖強,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軍史館內,一組組大型雕塑,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幅幅圖片史料,生動展示了南京軍區部隊英勇善戰的光榮歷程和新時期部隊建設的重大成果。習近平對軍區部隊的歷史十分熟悉,一邊仔細觀看,一邊與大家交流。他叮囑軍區領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教育官兵學傳統、愛傳統、講傳統,始終保持老紅軍本色。
2015年兩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延安:革命聖地
延安是中國革命聖地,從1936年-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習近平曾在延安樑家河村插隊近7年。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來到陝西考察調研,第一站到的即是1969年1月開始插隊近7年的延安市延川縣樑家河村。習近平深情地說:“7年時間裏,樑家河父老鄉親給了我無數關愛,使我受益終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樑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人民。”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召開的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 “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裏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區和老區人民爲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習近平在參觀延安楊家嶺黨的七大會址時,動情地說:“這裏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習近平來到銅川照金,向陝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考察了當年紅二十六軍和陝甘邊區游擊隊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舊址。他指出:“以照金爲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習近平在西安聽取陝西省工作彙報時強調:“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鬥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黨,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善於與時俱進的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貫穿始終,提高辯證思維、系統思維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爲黨和人民事業艱苦奮鬥、不懈奮鬥。”
遵義:黨開始獨立自主的地方
遵義,古稱播州,因遵義會議彪炳史冊。1935年,紅軍在這裏轉戰3個多月,演繹了四渡赤水的傳奇。這裏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的地方,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地方,是黨獨立自主解決自身重大問題開始的地方。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來到貴州遵義考察,一下飛機就直奔紅軍山烈士陵園,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紀念碑四周的浮雕展現了當年紅軍浴血奮戰的場景。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習近平駐足感嘆:“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碑上“紅軍烈士永垂不朽”8個字是鄧小平同志題寫的,他佇立凝望,聽取介紹。1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遵義會議會址參觀。他走進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住過的房間和遵義會議會議室,在遵義會議參會人員照片前久久凝視,聽取講解。在二樓走廊,紀念館館長指着樓旁一棵枝繁葉茂的槐樹告訴總書記,這棵樹遵義會議時就有了,當年是一棵小槐樹,現在已經長成大槐樹了。習近平微笑着點點頭。習近平來到遵義會議陳列館序廳,走到20位遵義會議參會人員羣雕前。在一張張圖片圖表和一個個實物模型、模擬場景前,習近平不時駐足停留,瞭解有關情況,“烏江渡口還是原貌嗎?”“遵義原來有沒有革命活動?”……看完3分鐘的“四渡赤水”多媒體演示片,習近平說:“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運動戰的典範。”看到習近平,正在參觀的羣衆紛紛圍了上來,習近平同大家熱情握手。臨別時,習近平對講解員說:“你講得很好。要給大家好好講,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
2016年剛進入2月就接受一次紅色基因教育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爲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爲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爲“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他沿着109級臺階拾級而上。在開國元勳、犧牲烈士照片牆和烈士英名錄前,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他說:“多來這裏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幹部知道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由紀念碑、紀念堂、雕塑園、碑林組成。紀念堂設有陳列室、弔唁大廳、忠魂堂。井岡山斗爭時期有4.8萬革命英雄壯烈犧牲,弔唁大廳石碑上鐫刻着15744名烈士的英名;爲紀念3萬多無名烈士,大廳內特設了一塊無名碑。習近平還來到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羣。八角樓革命舊址羣位於茅坪鄉茅坪村,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經常在此居住和辦公,領導井岡山根據地革命鬥爭,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爭》兩篇光輝著作。當年毛澤東居住在進深左側第四間樓上,臥室頂有一個鬥八藻井,故稱爲“八角樓”。這裏是他嚮往的地方:“我們唱過《八角樓的燈光》……”從“楓石”到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從毛澤東、朱德住室到士兵委員會舊址,他認真察看,不時提問,瞭解情況。聽說毛澤東當年住室裏的桌、牀、凳都是原物,他囑咐一定要保護好。在八角樓革命舊址,習近平和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毛秉華以及革命烈士後代等圍爐而坐,向幾位老人家致以新春祝福。習近平說:“偉大的理想信念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從這裏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井岡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堅持下去,希望你們繼續作出貢獻。”
偉大的成就來自於長期的拼搏奮鬥,偉大的事業成於繼承和發展、堅持和開拓。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週年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鬥、接力探索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承前啓後、繼往開來中推進。我們要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先輩的新業績。”紅色基因分佈在中華大地上,流淌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中。這基因正引領我們擁抱小康、走向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