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攝影新報記者齊琦
天津北方網訊:在薄薄的雞蛋殼上作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蛋殼易碎,線條難勾,顏料難着色。即便如此,83歲的郭述曾僅用一個月時間,就繪製了120個不同造型的猴子。春節期間向社區的居民展出了“百猴鬧春”蛋殼畫。不僅變廢爲寶,還將這門手藝傳承給後人。
《西遊記》經典劇目搬到蛋殼上
日前,記者來到河西區郭述曾老人的家裏,打開郭大爺的四個方盒,裏面是120個繪製好的蛋殼。這些蛋殼上的畫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猴子,這是郭大爺爲猴年專門創作的一套作品。記者看到,畫中的猴子時而拿着金箍棒,時而捧着蟠桃,甚至還有卡通形象。
郭大爺告訴記者,這些猴子的造型來自《西遊記》,大鬧天宮、蟠桃盛會、放馬天河等劇目都被搬到了蛋殼畫上。甚至還有從郵票、剪紙中搬過來的猴子形象。120個猴子形狀各有不同,因此每個劇目或圖案中的猴子形象只繪製一次。記者發現,部分蛋殼畫中除了猴子形象外還有“配角”。在一幅蟠桃盛會的蛋殼畫中,陪襯的有藍天和綠地。郭大爺表示,這是將“美麗天津·一號工程”融入蛋殼畫中。
湊蛋殼剝蛋殼繪畫都很關鍵
120個猴子形象就得有120張“畫紙”,這些“畫紙”可是蛋殼,不像宣紙那麼容易湊齊。郭大爺最先想到了菜市場賣雞蛋的商販,於是他提前一個月就找對方預訂了雞蛋,120個雞蛋容易買,可要是大小、形狀都幾乎相同的那可難辦了,這真是“雞蛋裏挑骨頭”。賣雞蛋的商販也不敢保證到時準能湊齊120個郭大爺要求的雞蛋。此外,郭大爺親朋好友也都加入了湊蛋殼的行列。最終雞蛋、鴨蛋、鵝蛋湊在一起,好不容易湊齊120張“畫紙”。
可這還不算完,製作“畫紙”還有更關鍵的步驟,那就是除去蛋黃和蛋清,只留下蛋殼,也就是俗稱的剝蛋殼。郭大爺給記者演示了一次剝蛋殼的方法,他用針在蛋殼的一頭扎幾個縫隙,然後用細小的筷子將蛋清和蛋黃“引”出來。再用黏紙把口封上,最後用消毒水將蛋殼消毒,製作“蛋殼畫”的“畫紙”就算準備好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按照劇目和圖案中猴子的造型在蛋殼上繪畫了。爲了方便畫筆着色,郭大爺先用澱粉和麪粉擦拭一遍蛋殼,再用鉛筆在蛋殼上勾勒輪廓,最後用彩筆上色,這樣塗上的顏色就不會變成大花臉了。
社區開辦培訓班傳承手藝
郭大爺繪製猴年蛋殼畫的消息不脛而走,不少社區的居民前來一睹風采。甚至不少屬猴的居民前來求畫。郭大爺並不吝惜作品,將10多件作品送給了屬猴的居民們。
與此同時,在社區居委會的幫助下,郭大爺的蛋殼畫培訓班也開辦了起來。開班首日郭大爺就帶來了最新創作的“百猴鬧春”作品,吸引了40多位居民前來,其中還有10多個小學生。培訓課一開始,郭大爺就對孩子們講,蛋殼畫不僅是門藝術,還能變廢爲寶,不浪費不污染,可謂一舉兩得。一名家長告訴記者,參加郭大爺的培訓班,不僅讓孩子們在假期裏學習了手藝,還培養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這個培訓班辦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