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應邀參加臺灣“2016年春滿乾坤福滿門——京津冀佛光山文化月”的漢沽飛鑔隊日前載譽歸來。在爲期17天的演出中,不僅吸引30餘萬遊客觀賞,還在臺灣教授技藝,發展傳承人,進一步提升了濱海新區的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
春節期間,由京津冀三地共同組織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在臺灣省佛光山舉行,新區國家級“非遺”漢沽飛鑔作爲本次活動第一批前往的民間藝術表演項目獲得了廣泛關注。“按計劃從2月8日開始正式演出,我們一行21人2月4日就到了佛光山,爲的是提前熟悉場地、編排動作。”漢沽文化館副館長邵樹友告訴記者。表演結束後,觀衆紛紛涌來與演員合影留念。因太受觀衆歡迎,原計劃每天表演三場,也改爲每天表演6—7場,每場表演半個小時。
漢沽飛鑔作爲一項集音樂、舞蹈、武術於一體的民間藝術,令不少觀衆感到新奇、震撼。“讓我們高興的是,在臺灣還發展了一批傳承人。”張春勇告訴記者,佛光山旁有一座大慈育幼院,裏面住着很多孩子。有一次漢沽飛鑔隊員給孩子們表演了一場,沒想到他們非常喜歡,要跟着學。飛鑔隊的十餘名隊員就利用表演之餘的晚上,去給孩子們教學。雖然只有短短几天,但孩子們學的已是有模有樣。2月21日下午,漢沽飛鑔隊在臺灣表演了最後一場節目,臨回濱海新區之前,飛鑔隊將寫有全體隊員名字的一對飛鑔,送給孩子們留作紀念,並贈送了漢沽飛鑔影像資料,供孩子們學習,讓漢沽飛鑔在臺灣得到傳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