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現實最集中的體現。學習講話、用好講話,是黨員幹部理論學習的重要任務,市委宣傳部近期在全市黨員幹部中開展“學講話促實踐”體會談活動。爲推動活動深入開展,集中展示我市黨員幹部學習成果和實踐經驗,本報開闢“學講話促實踐”專欄,刊發學講話用講話的體會文章,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更好地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更好地把學習成效轉化爲美麗天津建設的實際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強調,“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河西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緊密結合貫徹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的決策部署,以新的發展理念做好建設天津經濟社會發展首善之區的頂層設計,科學制定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的“路線圖”“時間表”,爲建設美麗天津作出應有貢獻。
-五大理念“指揮棒”
引領首善之區新共識
河西區將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五大發展理念作爲引領發展實踐的“指揮棒”,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
在加快推進建設上,形成“搶佔發展制高點”的共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人才、產業和資源等要素向區位最好、環境最優區域流動聚集趨勢日趨明顯。只有加快推進首善之區建設,才能更好地廣聚京津冀、全國乃至全球的資源爲我所用,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
在把握建設內涵上,形成“持續健康發展”的共識。首善之區就是在一定時間、地域範圍內,經濟社會綜合實力和整體發展水平首位度最高的區域。建設首善之區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發展,在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在確定建設目標上,形成“目標引領帶動”的共識。河西區自覺擔當建設首善之區的責任,就是要將其作爲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願景,爲全區提供指引和方向,以此統領全區各項工作,凝聚共識,彙集智慧,形成合力,實現新的跨越和提升。河西區建設首善之區戰略目標劃分爲近期(2016-2020年)、中期(2021-2025年)和遠期(2026-2030年)三個階段,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有效銜接。
在構建建設指標體系上,形成“爭先進位創一流”的共識。首位是首善的基礎,是首善的量化形式,是實現首善的重要依據。河西區建設首善之區評價指標體系採取“基本指標+補充指標”模式構成。基本指標主要選取天津市年度績效考評內容,包括經濟發展、環境建設、文化繁榮、社會和諧、黨的建設和行政能力建設等指標,以實現各項指標達到“首位”的目標而設置。操作中,以總項指標在全市各區縣的排名,評估河西區在全市各區縣的首位度,明確努力方向。
-遵循發展“大邏輯”
全方位打造首善之區
河西區牢固樹立和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推進各項工作爭先進位爲抓手,着力建設產業結構優、生態環境美、文明程度高、社會秩序好、發展潛力大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首善之區。
以創新爲動力,着力發展首善產業。構建現代服務經濟體系,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做強優勢產業,打造“友誼路金融聚集區”升級版,培育更多的稅收億元樓、總部經濟樓、專業特色樓。加快推進自創區河西分園建設,發展“2+2”產業體系,形成新的高端、高質、高新產業基地。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大力培育科技金融、文化創意、研發設計、信息服務、孵化轉化、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小巨人領軍企業和“殺手鐗”產品。
以綠色爲基礎,着力打造首善環境。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打造優質安全生活環境。高標準通過國家衛生區複審,抓好大氣和水污染防治,治理交通、施工噪聲和社會生活等,綠化覆蓋率保持全市領先。整合城市管理、文化、教育、衛生、養老等信息資源,建設智慧化領先城區。強化公共安全管理,健全“軍警民”一體化聯防機制,建成信息化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施食品藥品安全工程,構築完善的城市消防管理體系,打造安全感最強城區。
以文化爲靈魂,着力培育首善文化。深化全國文明城區建設,弘揚“崇善、包容、互助、和諧”的河西區社區精神,推進全民修身行動,形成“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人文風尚。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增強公共文化產品精準投放和有效供給。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活化老街區、老廠房,彰顯“西岸”文化獨特魅力。
以人民爲中心,實現首善民生。完善就業促進政策,做好就業困難羣體幫扶。着力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現代化優質教育。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整合,提升羣衆健康水平。健全養老助老服務體系,完善以低保制度爲基礎、專項救助爲輔助、慈善事業爲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形成人員範圍廣覆蓋、保障水平多層次、制度辦法可銜接的全民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歸屬感。
-目標作爲“軍令狀”
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首善之區建設,必須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爲新常態下河西區的新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把牢發展方向、發展着力點。充分發揮區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協調好與人大、政府、政協班子之間的關係,抓好科學決策,進一步凝聚改革發展的強大合力。加強對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領導,着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深化服務型機關建設。
構建社會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提高各類社會治理主體的治理能力,推進公共權力運行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推行“互聯網+政務”,加強社會治理信息技術系統、規則體系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治理框架。
鍛造幹部隊伍,努力建設人才高地。創新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機制,實施“全球人才引進計劃”,培養和造就一批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素質一流、富於創新的國際化人才隊伍。推進人才隊伍能力、作風、組織和制度建設,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擔當、聚力”的高素質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