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環球時報記者
我想問中朝關係的問題。近來朝鮮和中國的關係越來越不好,請問中國認爲朝鮮是戰略屏障還是戰略包袱?是否還把朝鮮作爲盟國?您剛纔也提到中方不會無視半島地區的穩定被破壞,是不是意味着一旦發生戰爭,中國會再來一次“抗美援朝”?謝謝。[ 2016-03-08 10:49 ]
王毅
環球時報一向問題犀利。中國和朝鮮半島山水相連、休慼與共。中朝關係是有着深厚友好傳統的國與國之間的正常關係。中國既重情義,也講原則。我們珍視同朝鮮的傳統友好,朝鮮要謀發展、求安全,我們願意提供支持和幫助。但同時,我們堅持半島無核化的立場毫不含糊,對朝方推進核、導計劃,我們不會遷就。應該清楚地看到,無核才能和平,對話纔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贏。謝謝。[ 2016-03-08 10:52 ]
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
謝謝主持人。王外長您好,中國領導人過去兩年到過中東、非洲、拉美等多個地區訪問,並提供大筆援助,中國也帶頭創建了亞投行,對外輸出大型基礎設施。有評論認爲,中國的目的是要從根本上修改國際秩序,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與美國抗衡,中國對此有何迴應?謝謝。[ 2016-03-08 10:53 ]
王毅
《聯合早報》提問題也很尖銳啊,不輸《環球時報》。中國對外交往更加活躍,國際影響不斷增強,尤其是去年,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制度性權力得到顯著提升。比如我們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和投票權上升到第三位,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我們還成爲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成員,中國對聯合國的貢獻綜合評估已達到第二位。我之所以講這些事情,就是要回答你的問題。這些事實恰恰表明,中國並沒有另起爐竈,沒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現有國際秩序和體系中發揮更多作用。當然,隨着中國國力增強,我們需要合理的發展空間,也需要獲得相應的國際話語權,我認爲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2016-03-08 10:56 ]
王毅
至於中國倡導的亞投行和中國參與的金磚銀行,我們也講得很清楚了,都是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補充和完善。中國有信心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不同的強國之路。不同在什麼地方?集中體現在中國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搞恃強凌弱;中國追求同世界各國的合作共贏,不搞零和博弈。謝謝。[ 2016-03-08 10:57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問一個不算太尖銳的問題,有關中美關係。近來中美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不斷加劇,我們也注意到了兩國國內實際上都有一種民族主義的情緒在高漲。今年又恰恰是美國的總統選舉年,可以說未來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請問王外長,您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前景怎麼看?對於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不是還抱有信心?謝謝。[ 2016-03-08 10:58 ]
王毅
中美作爲兩個大國,既有合作,也有摩擦,這可能是一個常態。今天早上我剛聽到一個消息,美國對中國的企業進行貿易限制。這不是一個處理經貿矛盾的正確做法,損人而且不利己。面對這個常態,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直面和解決問題,擴大和深化合作,同時努力把摩擦、分歧變成合作。比如過去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有分歧,去年中美合作促成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再比如前一段網絡是摩擦,現在雙方已經建立起一整套對話和合作的機制。最近海上問題的摩擦又多了起來,但是我相信,等到美國真正冷靜下來以後,我們完全可以更多考慮如何來開展海上合作。[ 2016-03-08 11:02 ]
王毅
摩擦產生的根源還是美國總有一些人對中國抱有戰略疑慮,擔心中國有一天會取代美國。我在這裏要再次強調,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絕不會也不可能變成另一個美國。我們無意取代或者領導誰,建議美國朋友更多地學習體會一下中國五千年積澱的歷史文化傳統,不要動輒套用美式思維來判斷中國。想清楚這一點,中美關係的前景就會豁然開朗。[ 2016-03-08 11:03 ]
王毅
習主席多次指出,中美合作可以辦成很多有利於兩國和世界的大事。總結中美關係走過來的風風雨雨,我認爲還是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這條道路符合中美雙方的共同和長遠利益,也符合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我們希望,不管美國的政府和領導人如何更替,美方都能和中方一起沿着這條正確的道路堅定地走下去。[ 2016-03-08 11:04 ]
俄通社塔斯社記者
外長先生您好。目前國際局勢是比較複雜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和俄羅斯兩國能不能保持戰略伙伴關係?謝謝。[ 2016-03-08 11:05 ]
王毅
中俄關系是成熟、穩定的。我們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在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牢固基礎上,也有着加強合作、互利雙贏的巨大需求,完全經得起任何國際風雲的檢驗,不會因一時一事而改變。去年一年,習主席同普京總統就會晤了五次,爲中俄關系保持發展勢頭髮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我們兩國間的大項目合作也在積極有序地向前推進,比如東部的天然氣管道已經開工建設,產能和裝備製造、農業、財經等領域合作也在提速。[ 2016-03-08 11:08 ]
王毅
中俄經濟互補性強,合作需求大,具有長期性和戰略性,一些臨時性的因素不會影響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必然趨勢。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週年,我們願大力弘揚《條約》倡導的世代友好理念,把兩國高水平的政治關係優勢轉化爲更多的務實合作成果,不斷豐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內涵。謝謝。[ 2016-03-08 11:08 ]
中國日報記者
近年來“一帶一路”成爲大家熱議的話題,請問到現在到底取得了哪些進展?遇到了哪些挑戰和困難?另外有人擔心這是中國實力加快對外擴張的象徵,請問您怎麼看?謝謝。[ 2016-03-08 11:10 ]
王毅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曬一曬成績單。一是參與的夥伴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表達了合作的意願。30多個國家同我們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二是金融支撐基本到位。中方發起的亞投行已經開業運營,絲路基金首批投資項目已經正式啓動。三是互聯互通網絡逐漸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經濟走廊建設爲標誌,基礎設施、金融、人文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早期收穫。中歐班列貫通歐亞,匈塞鐵路、雅萬高鐵開工建設,中老、中泰等泛亞鐵路網建設也邁開重要步伐。四是產能合作全面推進。我們同近20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產能合作,開創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點項目已在各國落地生根。[ 2016-03-08 11:14 ]
王毅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的,但機遇是世界的。提出這一倡議,順應了亞歐大陸要發展、要合作的普遍呼聲,標誌着中國從一個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快速轉向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奉行的不是“門羅主義”,更不是擴張主義,而是開放主義。“一帶一路”帶給未來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亞歐大陸共同發展繁榮的新的歷史畫卷。[ 2016-03-08 11:15 ]
埃及七日報記者
今年年初習主席首訪中東,而且訪問是在伊朗和沙特矛盾加劇的背景之下成行的,請問這是否意味着中國正在調整中東政策?[ 2016-03-08 11:15 ]
王毅
在中東事務上,中國從來都不是“看客”。我們一直在支持阿拉伯國家的民族獨立解放,我們與地區各國都有着越來越密切的經貿聯繫,同時也在積極致力於中東的和平與穩定。中國在中東不搞勢力範圍,也不尋求代理人,我們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觀公正態度,着力勸和促談,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這恰恰是中國的優勢所在,中東各國都歡迎和期待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6-03-08 11:17 ]
王毅
今年年初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就選擇了中東,對沙特、埃及和伊朗成功進行了歷史性訪問,開闢了中國和中東關係的新篇章。如果說中國的中東政策有哪些變化的話,那就是我們願意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更加積極地和中東國家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在堅持不干涉內政原則基礎上,更加積極地參與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謝謝。[ 2016-03-08 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