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2013年,以榮獲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爲契機,河西區積極探索如何構建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並展開相關工作。在三年的創建中,河西區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文化載體和設施的建設,大力推進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設,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建立羣衆文化菜單式服務模式,爲河西百姓構築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從而使文化場館設施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明顯改善,參加文化活動人數大幅度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河西區文化中心:一流的文化載體
3月2日晚,河西區文化中心三樓中式劇場裏歡聲笑語不斷,區文化館舉辦的文化惠民相聲專場火爆進行。劇場裏座無虛席,不少市民還是從外區遠道而來;新老演員聯袂登場,陪伴觀衆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夜晚。利用中心內的大劇場、中式劇場、黑匣子劇場,每個月,河西區文化館都會舉辦話劇、歌舞、戲曲、曲藝、交響樂等各種類型的文藝演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過程中,爲了給百姓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設施,河西區政府投資3.4億元建設了新的區級文化中心,其佔地面積8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門前還有4000多平米的活動廣場,作爲市民參與經常性文化活動和體育鍛煉的場地。2015年9月30日,河西區文化中心正式面向社會開放運營。現在,區文化館全年無休息,每天免費開放12小時,每週免費開放84小時。每天,來這裏參加文化活動的社區居民都有千餘人。除了各種惠民演出,各類文藝輔導、培訓活動也是異彩紛呈,崑曲、合唱、舞蹈、曲藝等團隊每天的排練都安排得滿滿的。

週五下午,走進河西區文化中心,音樂排練2室裏,西岸合唱團的團員們正在聚精會神地進行着排練。今年是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春節過後,團員們開始排練新的曲目《長征組歌》。“和以前的排練環境比起來,肯定是好多了,暖氣、空調、電梯、燈光等各方面的設施都很齊全。”說到新的文化中心,團員們交口稱讚。該團指揮王樂說:“現在的硬件設施非常好,是正式的合唱排練廳,專屬專用,可以滿足西岸合唱團60人排練的需求;環境也比以前強很多,都是落地窗,光線充足。”作爲一名專業的音樂工作者,王樂表示,新的文化中心裏一共配置了十幾架鋼琴,不論是三五平米的琴房還是大的排練廳,都是專業規格,在這裏排練心情特別舒暢。

每週二、四、六下午,天津歌舞劇院國家一級作曲家張如昕會來到這裏,帶領小海豚聽障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在這裏排練。張如昕去過很多國家,對社區羣衆文化非常關注,也有相當的瞭解。對於河西區文化中心的落成使用,他認爲,“非常棒,不論是從硬件、格局,還是對社區的輻射帶動都是領先的,琴房等專業設施功能齊全,鏡子、把杆、光線、亮度等方面都能滿足排練需要。”
河西區文化中心的建成,進一步提升了全區文化惠民工作的水平。現在,中心設有文化館、圖書館、少兒圖書館、非遺展館(博物館)等功能區,區文化館、圖書館(含少兒圖書館)的設施條件全部達到一級館標準。新中心裏,圖書館的共享空間開闊了,電子閱覽室計算機達到80臺, 2015年新增圖書14269種,採購了24小時圖書自動借閱設備,流通總人次達到38萬人次,不斷豐富百姓的“悅讀”生活,逐步構建起圖書館、街道城市書吧、社區圖書室三位一體的圖書服務體系。如今,西岸文化講壇、西岸圖書漂流、打開“悅讀”之門等主題讀書活動,中小學生藏書票、核心價值觀書寫比賽、閱讀表演秀活動、關愛外來務工人員子弟等主題文化活動有序開展,形成特色和品牌。河西區文化中心成爲文藝愛好者和百姓文化活動的主陣地。
基層文化設施:服務網絡趨於完善

每天,位於河西區臺北路9號的福建路社區文體活動室裏都十分熱鬧,200平方米的活力空間裏,十幾支羣衆社團吹拉彈唱,排練得熱火朝天;30平方米的小活動室裏,剪紙、書法班的學員們則認真地交流學習心得,安靜地進行創作;圖書閱覽室裏有800冊圖書,常有社區居民前來閱讀;院子里科普長廊內,18塊科普模型寓教於樂,天文、地理等各種知識介紹吸引着前來活動的居民……2015年11月,福建路社區文體活動室喜遷到這一新址,建築面積524平方米,社區居民開展活動有了充足的空間,附近一些社區的居民也常常來此活動。

在東海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門前300平方米整潔寬闊的健身活動廣場上,常常可以看到社區居民鍛鍊、排演的身影。中心建築面積787平方米,設有教育培訓室、城市書吧、電子閱覽室(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多功能廳、青少年快樂營地、學雷鋒志願服務站、管理室等七大功能區,配備了電腦、桌椅、音響、攝像照相和投影設備。面積大了,活動設施健全了,越來越多的社團在這裏開展文娛活動。三水南里社區居民李姨說:“現在社團活動地方比以前大多了,內容豐富了,看書、上網、參加社團活動特別方便,我們的晚年文化生活充實多了。”

河西區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過程中,着力打造“區-街道-社區”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新建區級文化中心的同時,下大力量解決區域內一些地方長期存在的基層文化設施不足的難題,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合理配置、運行有效的原則,加大對基層綜合文化設施投入力度,設立專項資金用於完善街道綜合文化中心和社區文體活動室,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全區13個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面積均達到500平方米,併爲各功能室配備了相應設施設備,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設置率、面積達標率、功能完備率均達到100%。全區144個社區中全部建成了300平方米以上的文體活動室,達標率達到100%。所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以及社區文體活動室均免費對外開放,各中心全部擁有多功能文體活動廳、輔導培訓教室、電子閱覽室(含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城市書吧、青少年快樂營地、學雷鋒志願服務七大功能室。通過提升改造,河西區文化載體建設成果顯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爲了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多惠及河西百姓,河西區在一些新的社區新建了社區文體活動室,如東海街蘭江新苑的文體活動室、梅江街天濤園、天浦園、天灣園等社區文體活動室也於去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上週四,天浦園文體活動室又新進了一批圖書,總數達到500冊,方便居民閱讀瀏覽;電子閱覽室配備了10臺計算機,每週四社區老年人會在這裏學習計算機知識;多功能活動室裏,太極隊每週三次開展健身運動……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因爲有了新的活動室,小區人氣旺了,來活動的人也漸漸多了,開展活動也更容易了。”
2015年,區委、區政府加大了對基層文化場館建設的人才保障力度,牽頭組織區人力社保局、財政局、民政局、編辦、文化局等多個單位,制定出臺了《關於河西區配備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實施意見》、《關於河西區配備社區文化管理員的實施意見》,爲13個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都配備了3名事業編工作人員;在每個社區設立文體主任崗位,爲每個社區文體活動室配備了1名專職文化管理員。區財政每年給每個社區劃撥財政補貼2萬元,專項用於招募兼職的社區文化管理員,使社區文化管理員達到2名以上。人員的配備爲社區居民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提供了服務保障。
西岸文e:高品質數字服務

3月5日下午,天塔街賓水北里社區的張立生老人來到社區文體活動室上網,管理員小劉在一旁教老人登錄河西區“西岸文e”公共文化服務平臺。點擊進入平臺後,張大爺選擇了“精品菜單”板塊,打開前不久參加合唱演出的視頻,一邊看,一邊和小劉說着自己排練和演出中的趣事……
“西岸文e”整體系統包含了網站、移動APP及微信平臺。網站整合了文化館、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區文聯、博物館等機構的現有數字資源,下設文化365、文化動態、文化資源、通知預告、精品菜單、我要參加、需求反饋等板塊,是一個綜合性的特色門戶網站。瀏覽“西岸文e”網站,公衆可以在“文化365”板塊瞭解全年的文化活動安排;“文化動態”板塊,是及時整理推送的剛剛發生的文化活動;“文化資源”將高品質、高水平的藝術資源一網打盡;在“精品菜單”板塊,可以看到多種形式的文化展覽,演出視頻中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演出回放;“我要參加”改變以往線下報名的方式,人們利用網絡就可報名參加多種類型的文化培訓。利用手機這一當代人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用品,移動APP及微信平臺將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送到每一位公衆的身邊,讓公衆真正體驗指尖上的文化中心。通過手機,公衆可以瞭解全區文化動態,觀看各類型演出實況,以及欣賞美術、書法、攝影的優秀作品,藉助平臺還可瞭解惠民演出、文化活動的公益票發佈信息,並進行預定。
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過程中,河西區在建成高水平的區、街、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同時,加快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努力建設一個門類齊全、服務優質、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服務網絡,提高服務信息化水平,爲居民羣衆提供需要的文化服務。“西岸文e”是區文化局本着“互聯網+文化服務”的思路,精心打造的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目前處於試運行中。河西百姓如果想了解區內最新的文化資訊、服務項目等,隨時可通過家中電腦,或走進家門口的社區文體活動室的電子閱覽室,通過網絡登錄數字平臺,即可享受到多種內容的文化服務。
“西岸文e”數字平臺集網上圖書館、網上少兒圖書館、數字化網上文化館、網上文聯、網上博物館等網站爲一體,並通過互聯網與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社區文體活動室內的電子閱覽室實現互聯互通,信息量大、檢索方便快捷。平臺採取“一卡通”的機制,市民只要註冊一個賬號就可以實現借書、電子閱覽室、學校上課、學習歷程等不同平臺的登錄。新建立的文化機構網站各具特色、內容豐富,提供門類齊全的電子圖書和豐富全面的文化數字資源。居民可以通過社區電子閱覽室中的任何一臺電腦,免費享受到河西區的優質文化資源查詢等服務,包括借閱圖書、查詢書籍信息、瞭解各類文化活動信息、觀看名家講演、參觀網上博物館等。爲延伸公共文化數字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河西區配套建設了公共文化服務手機客戶端,通過移動互聯網等方式,市民可隨時、隨地瀏覽、享受數字文化服務。此外,河西區政府投資採購了50TB的數字資源,進一步充實了文化數字資源庫。
通過“西岸文e”公共文化數字化平臺,河西區將建成以區文化中心爲核心、以13個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爲骨幹、以144個社區文體活動室爲依託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全覆蓋,使全區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加便利、均等、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有力提升了全區文化軟實力和區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