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在走一條什麼路?大家都在尋求答案。現在,我們有了一個了解的新途徑。對中國感興趣的人應該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都不陌生,這是他的核心政治理念。但大多數外國人都不願研究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政治理念,認為這些不過是空洞口號而已。但恰恰如此纔使得他們錯失了正確理解中國現實的良機。中國各級政府官員正在非常嚴肅地貫徹『四個全面』。我這不是憑空臆想,而是眼見為實、耳聽為實。通過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走近中國》欄目,我有機會通過公開的訪談節目和私下的交流對話對此進行切身且深入的了解。
首先,中國全力在國內外宣介習式領導方式和治理風格,以及他高屋建瓴、運籌帷幄的思想體系。為什麼『談治國理政』?為什麼提『四個全面』?這二者之間有何關聯?我們從這本前所未有的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開始談起。這本書展現了他的政治哲學,標志著他迅速成為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並且充分展示了他的思維方式。全書500頁,通過九種語言發行,書中收錄了習近平關於中國社會發展和治國方略所做的講話、談話、演講、批示等。這本書可視作習近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路線圖。此書向世人昭告了他的政治理論與實踐。習近平是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任期內出版此類書籍的第一位中國領導人。
通常說來,一本書講故事的敘述模式都是從頭講到尾。這本書沒按這套路走。這是一本『現在進行時』式的書籍,呈現的僅為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為總書記以來至2014年6月13日這一段時間內他的重要著作。耐人尋味的是:自2014年10月這本書正式發行後,習近平旋即推出『四個全面』 ——他認為能助其將『中國夢』由宏偉願景變為美好現實最關鍵的四個環節。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他強調改善民生、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黨風建設。這四個方面後來演變為『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進而言之,『四個全面』就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全面』都有其語言特色和實質內容。『全面小康』是目標;『深化改革』是手段; 『依法治國』是原則;『從嚴治黨』是行動或要務。另外,每一項『全面』都能尋求到政策淵源,且都是由歷任領導人倡議或得到他們支持的:『全面小康社會』於2002年首次提出(14年);『改革』於1978年提出(38年);『法治』最早於1997年提出(19年);『黨紀』(從某種意義上說)始於1921年建黨之初。
那麼,習近平將這四方面結合起來是出於什麼考慮?有哪些結構性的共性?又有哪些組合性創新?
在我看來,『四個全面』通過高度語言概況和兩個務實目標來體現習近平當下的治國理政政治哲學。從語言概況層面來講:一、將四項政策融合為一個理念;二、用『全面』一個詞統領每一項。合四為一則表明這四項是根本基礎,是強勁動力,一旦這四個全面得以實現,中國夢的實現也將水到渠成。『全面』包含了兩層內涵:一、在『新時期』的『新常態』下,每一個『全面』都面臨重大挑戰,因此,都需要擴大外延;二、習近平向中國民眾做出莊嚴承諾: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只有團結一致、背水一戰,別無二選。
『四個全面』的務實目標則體現為:一、充分借鑒已有經驗、透徹分析當今形勢;二、為到2020年實現的主要目標--實現『小康社會』,列出須執行的首要任務和采取的切實行動。畢竟,現在到2020年僅剩下4年多時間了。『四個全面』高度概括了實現『中國夢』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同時也向人們發出清晰號令,務必盡快采取行動,纔能實現目標。
一位資深理論研究者認為,『四個全面』能通過系統的方法,具體的行動,直接造福人民』,是一種需要具體實施的『新理論』,像學校裡的學習科目。他說,『我們所執行的每個「全面」都會被考核評估,而廣大人民群眾則是開具「成績單」的評委。』他強調,『「四個全面」是指引緊急行動的藍圖,也與當今社會上正在發生的事情息息相關。』
第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中包含了哪些豐富的內涵呢?目前,中國仍有7000萬貧困人口,但中國政府已承諾要徹底根除貧困,要根本性地消除城鄉之間、東部沿海和西部內陸地區之間巨大的差距。如把農民和貧困人口排除在小康之外,『中國夢』就無從談起。在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他要求必須『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中國現在約有3億農民工。在他們親手建設起來的城市裡往往卻被看作『二等公民』,無法享受跟城裡人同等的醫療、教育和養老保險等福利。談及這些農民工時,習近平強調必須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從而能讓農民工『平等地在城市生活』。
城市建設也需要全面發展。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例,通過三省市一體化發展,調控人口,加快交通一體化、環保一體化建設,實現能源、安全、產業昇級轉移。
第二個『全面』,即『深化改革』,是習式治國理政的『動力源』和『發動機』。2013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確定了336項重要改革舉措,2014年業已完成其中80項。這些改革舉措向各級政府官員傳遞的信息是『全力執行、思路清晰、心中有數』。從省級到市級到縣級的各級政府部門官員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我還聽到一種說法,要敢於啃『利益集團』這塊『硬骨頭』,要敢於『動他們的奶酪』。(利益集團指的是廣義上所有維護現狀的群體,尤其是那些壟斷、半壟斷行業,他們手頭掌控的資源越多,則越反對改革。)
第三個『全面』即『依法治國』,長期以來一定程度上執行乏力,並未得到有效的實施。習近平意識到『依法治國』若不落到實處,中國既不可能和諧,也難以穩定。因此,在2014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提出的若乾司法改革措施中,將司法系統獨立於地方政府,以免受不正當的影響,或許這一項改革措施的影響將最為深遠。
『全面依法治國』可能是最容易被誤解的一個『全面』,如外國人或許更關注單獨的個案。但十八大以來中國推行的司法改革或將成為裡程碑,已啟動了司法管理體制的改革,正在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這一項改革旨在防止地方勢力隨意乾預司法公正、案件審理和司法管理。另一項司法進步體現在民事層面,中國高層領導支持並最終確定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但西方媒體報道很少涉及這方面的報道。
第四個『全面』是『從嚴治黨』,表明了習近平根治腐敗(既打『虎』又拍『蠅』)和治理奢侈浪費等官僚主義的堅定決心。打鐵需要自身硬,黨員乾部必須嚴於律己。反腐的目標就是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態勢。
習近平的治國理政理念和他的『四個全面』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四個全面』是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而治國理政則為『四個全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橕。我似乎覺得,習近平正在把治國理政建設列為『第五個現代化』(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將『四個現代化』,即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定為中國的建設目標)。進入新時期以來,習近平正全方位、系統地強化其治國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要取得『四個全面』中任何一個全面的成功,尚且充滿挑戰;更何況要實現『四個全面』,困難之大、挑戰之多就可想而知了。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最終版本,但是,我們在此見證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新思想的形成、昇華和成熟。
歷史學家已對鄧小平的改革做出了評價,將來歷史學家也同樣會對習近平的改革做出評價。是的,從未有人低估鄧小平把國家的重心從意識形態斗爭轉到經濟建設上來給中國帶來的深遠意義。同樣,將來人們也會客觀評價習近平在治國理政和推動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
就習近平的改革議程涉及面之廣,讓我不得不注意到國際媒體對習近平改革之舉報道中的偏見:僅僅因為習式改革沒有按照西方的政治改革模式來進行,他的改革就被認為不是真正的『改革』。
西方人有一種思維定勢,即,西方以其采取多黨選舉制的政治體系而倍感優越。其他國家的政治體系改革,只要不是朝多黨制模式方向改,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改革』。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偉大轉型。對此,國際社會需要嘗試真正理解中國。中國正努力積極參與所有的重要國際事務。然而,即便如此,多數人仍然還在誤解中國和中國領導人。我們沒必要懷疑習近平的誠意。他在自己的著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坦誠而又全面地闡述了他的思想。應該說,故事纔剛剛開始,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他將續寫在復興中華民族征程中如何應對和戰勝各種挑戰的新篇章。讓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