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來到乾淨整潔的樑頭鎮後鄧村,農戶裏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廣場上隨處可見正在歡快舞蹈的人們,到處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如今的後鄧村風清氣正,民心向上,幹羣和諧,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都得益於村裏有一個“知心書記”——薛智文。
抓服務,讓村民辦事快起來
在去年的換屆選舉中,薛智文相繼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這已是他連續兩屆“一肩挑”了。幾年來,一幕幕起早貪黑,忙前忙後,爲民辦事的情景,讓他在羣衆中“拉足”了選票。自從擔任村幹部以來,他處處主動爲村民服務,無論大事小情,一律裝在心裏、抓在手上。他根據全村村民的居住和16名黨員的分佈狀況,以衚衕、街道爲單元,將全村128戶村民劃分成3個服務網格,每個網格成立一支服務隊,專門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全村8戶困難戶,他帶頭結成幫扶對子,主動承擔起日常的生產、勞動,減輕他們生活上的負擔。“夏天組織人幫俺收莊稼,冬天幫俺買煤、運煤,下雨天還幫俺修房,逢年過節還自己掏錢給俺買東西,這樣的好書記,哪裏找啊!”村裏的王大娘感動地說。薛智文先後協調幫扶資金12.6萬元,幫助困難羣衆解決各類問題14件。他經常說:“羣衆看黨員,黨員看幹部。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就得心裏時刻想着老百姓的事兒,滿足了羣衆的需要,羣衆纔會真心圍着我們轉,擁護我們。”
抓環境,讓村民生活美起來
“俺們村以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誰能想到能變成今天這樣兒。”村民張鳳柱說。從2009年擔任支部書記、村主任以來,薛智文就把改善村容村貌、優化居住環境作爲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累計協調、投入資金112萬元,修建環村水泥路7條;硬化村內街道2500餘米,安裝路燈35盞;爲村民安裝太陽能熱水器21臺;修建水衝式公廁4座;鋪設下水管道5000延米;新建垃圾池6個,併購置運輸車輛,成立保潔隊,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從根本上改變了村容村貌、解決了羣衆出行難題。後鄧村先後被評爲市級衛生村、區級生態村。爲進一步美化環境,村裏又環村種植海棠樹1000株,在村主幹道兩側栽種了國槐400株和木槿600株。如今,後鄧村已經基本實現了“六化六有”,即:道路硬化、街道亮化、垃圾處理無害化、能源清潔化、村莊綠化美化、生活健康化;有黨員活動室、有文化活動室、有便民超市、有衛生所、有村郵站、有健身廣場。村莊變美了,羣衆的業餘文化生活也要跟上,村裏又投資19.6萬元,修建村民健身廣場一處,配置健身器材,並組建秧歌隊,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村民生活新風尚。薛智文說:“給錢給物也不能代替思想工作,一定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發展到哪一步,思想就要跟到哪一步,讓羣衆精神上、物質上都富有,這纔是新農村。”
抓發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讓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始終是薛智文努力的目標。他通過不斷調研考察,結合村情,決定把發展梨瓜和梨、棗等果樹種植,作爲村裏的特色產業和村民的致富之路。爲開闊眼界、拓寬思路,先後3次組織10多名黨員、致富能手,分別到蔡公莊鎮惠豐西村、良王莊鄉普提窪村、臺頭鎮幸福村進行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和種植技術。爲解決資金不足問題,他積極協調,通過政府資助、銀行貸款、農戶自籌的方式,籌集資金18.9萬元,到2014年底,實現梨瓜、甜瓜種植面積189畝。隨着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規範化經營管理提上了日程,他主動協調,成立瓜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實行“七統一”爲農服務,即:統一整地、統一供種、統一肥料、統一播種、統一技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銷售,形成“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爲擴大農產品銷路,提升市場知名度,他又協調周邊村,一起成立了鄧莊子瓜果批發市場,主銷梨瓜、西瓜、甜瓜、梨、桃和蘋果等應季瓜果。目前,鄧莊子瓜果批發市場的輻射範圍已延伸到天津、北京等5個省市,市場份額不斷提高。2014年,後鄧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到17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919元。村集體富了,村民的腰包也一年年地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