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沒有墓碑,不建墓室,而是利用墓區內的草坪,將骨灰深埋入土,與大自然融爲一體”。繼民政部提出在全國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後,今年清明節期間,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永安公墓啓動了“無條件全免費清明環保葬”活動,同時這也是永安公墓連續第7年推行全免費節地生態環保葬,先後累計爲3265位逝者舉行了大型的安葬儀式。
據瞭解,生態葬是指人的遺體火化後,通過草坪葬、樹葬等方式處理死者骨灰。特別是生態葬採用可降解骨灰盒,下葬後3到6個月骨灰盒和骨灰就可以完成降解,相比普通的墓葬方式,生態安葬既節約土地又降低成本,還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上週末,永安公墓舉行了第48場全免費生態環保葬。安葬儀式現場,在莊重的氛圍和隆重的儀式中,一隊隊動作規整的安葬師手持鮮花,護送安放骨灰的金尊棺車,緩步走向墓區送別108位綠色殯葬踐行者。逝者的家屬也隨之來到墓地,他們手捧花束,追思親人,目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記者注意到,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永安公墓免費安葬區由原來的中心花園移至新建的大花園,區域面積也由600多平方米升級爲1000多平方米,緊鄰着葬區還豎立了一座高10米、寓意思念的紀念碑,以此向那些綠色殯葬踐行者表達最高的敬意。
記者瞭解到,生態葬雖然在推行之初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隨着大家觀念的轉變,這種殯葬方式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接受和認可。“生態葬既環保又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同時也照顧到了民俗,我們大家夥兒都挺喜歡的。”逝者家屬王女士告訴記者。此外,在祭祀方式上,永安公墓始終堅持推陳出新。今年清明前,引人注目的微信紀念彩屏亮相墓區,完全替換了之前的單色顯示屏,家屬可以通過微信向逝者發送祭祀留言和表情圖片,使情感的傳遞更加直接、開放。同時,永安公墓還精心推出了祈福許願項目,家屬可以通過在祈福牌上寫下心願懸掛在祈福架上,或者用平安鎖來寄託對逝者的思念之情。
永安公墓總經理張昕介紹說,“我們在推進節地生態葬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家屬的接受度,並要與殯葬的傳統文化和傳統意識相契合。我們設計了一個遠遠超過墓葬的隆重葬禮,這樣客戶看來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厚葬,在這種方式下接受度就越來越高,7年前只有十幾個人報名,而現在已經有上千人報名參加。”
另據瞭解,今年清明節期間,永安公墓“無條件全免費環保葬”共舉辦5場,目前已舉辦2場,未來將在4月2、3、4日連續舉辦3場百人安葬儀式,努力將這一項堅持7年的公益事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