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需要我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啃“硬骨頭”,更要帶着感情拼搏奉獻,俯下身子抓落實,引導、幫助貧困羣衆創造美好生活。
在山鄉平原,在田間地頭,本報記者發現了不少這樣的故事:引導村民種糯玉米,幹部先示種“樣板田”;走村入戶調查的信息匯入“百寶箱”,“金點子”粘上泥土香……黨員幹部急羣衆之所急、想羣衆之所想,就能激發百姓脫貧的內生動力,調動起百姓致富的積極性。
人物名片
殷啓雄:松潘縣國稅局辦公室主任、五間房村“第一書記”。
人物感言
即使是在困難重重的高半山,只要琢磨出來的思路接地氣,踏踏實實地幹,我們就能如期摘掉“窮帽子”。 ——殷啓雄
想法多大膽野豬身上找項目
□張冬妮 本報記者 徐中成
3月31日,松潘縣川主寺鎮五間房村的大雪剛融化,50歲的殷啓雄就和村幹部一道忙着爲野豬圈舍選址。“村上準備4月建一個年出欄200多頭的野豬養殖基地。”
五間房村地處海拔3300多米的高半山上,交通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村民增收困難。這也是川主寺鎮唯一的貧困村。全村20戶、141人,就有5戶貧困戶、42名貧困人口。
去年10月,在松潘縣國稅局工作的殷啓雄主動請纓來到這裏,當上村裏的“第一書記”。一個多月的走訪瞭解,他發現村上的野豬很多,常常把村民種的胡豆、洋芋糟蹋了,村民對此毫無辦法。“有野豬,說明村裏適合搞養殖。”縣上一位幹部的話提醒了殷啓雄。“養牛出欄週期太長,養羊生態破壞大。”想來想去,殷啓雄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以飼養和敞養結合的方式養野豬。在隨後召開的村民大會上,這一想法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贊同。
思路有了,說幹就幹。去年11月,在殷啓雄的帶動下,五間房村成立了村上的第一個合作社——野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從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殷啓雄和村委會幹部帶着村民去茂縣、九寨溝縣考察野豬養殖,並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4月,我們就要買50頭母豬和4頭種豬。”掰着手指頭,村支書桑介鄧真算起經濟賬:村民每家每戶以土地入股,土地用來種草,餵養野豬,年底分紅。如果今年出欄200多頭野豬,就有望實現20萬元純利潤,平均每戶可以增加1萬元收入。貧困戶甲麼對此充滿期待,開始忙着在自家的撂荒地裏種草,“照這樣發展,我們家明年就能脫貧。”
五間房村共有兩個小組,僅有一條3米寬的機耕道相連。去年底,殷啓雄向“孃家”縣國稅局爭取到4萬元資金,興建了2處約200平方米的停車、錯車道。“1.9公里的通組路,年內也要改造加寬。”殷啓雄透露,如此一來,村民上下山賣野豬將少走8公里冤枉路。
人物名片
李旺:樂山市委辦副調研員、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鄉福來村駐村工作組組長。
人物感言
脫貧工作要心繫羣衆、紮根羣衆,做好脫貧致富帶頭人,樹立長遠發展的觀念,變“輸血”爲“造血”。 ——李旺
打開“百寶箱”村民收入“滾滾來”
□本報記者 吳亞飛
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鄉福來村,人人都知道“城裏來的幹部”、該村駐村工作組組長李旺有個“百寶箱”。“李組長晚上回去翻‘百寶箱’,白天啥都知道。”福來村貧困戶周開品說。
3月31日一大早,周開品將家中3頭出欄的肥豬賣了出去,收入5820元。其中1560元的本金交還給村養殖協會,除去成本能獲得1200元利潤。去年,李旺帶着村上35戶建卡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爭取項目資金10萬元,啓動了生豬飼養產業。村裏扶貧工作組向周開品家發放3頭仔豬,並簽訂協議,農戶在取得收益後回交仔豬的本金。
周開品交給養殖協會的這筆本金將存入福來村的“養殖資金池”,在5月作爲第二批啓動資金,向村裏的貧困戶發放仔豬。“目前‘養殖資金池’已將近10萬元,可發放仔豬108頭,預計每戶貧困戶年底可增收約2100元。”李旺說。
福來村的脫貧工作見了成效,村民很感激李旺。周開品說,去年8月初,李組長第一次來村上,身上扛了個大箱子。沒想到,脫貧的希望就在這個大箱子裏。
在李旺的寢室,記者見到了他的“百寶箱”:牀下的箱子裏,整齊堆放了近百本書,內容從經濟、法律到產業、社會主義理論等。李旺一直在加強自身學習,“創新‘滾動式’的脫貧模式,便是從《新農村規劃與建設叢書》的大量案例中,總結延伸而出的。”
“滾動式”脫貧模式讓“輸血”式扶貧變爲“造血”式扶貧,隨着廣大養殖戶參與,該模式在馬邊縣得以推廣。目前,馬邊以“滾動式”脫貧模式爲樣板,先後在95個省定貧困村成立專業種養合作社42個,參與合作社發展特色種養業的貧困戶已達2300戶。
1234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