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河西區打造天津經濟社會發展“首善之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效載體。自2013年9月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河西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爲目標,以“爲民創建,創建惠民”爲宗旨,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爲手段,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斷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壯大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了城區文化軟實力。

文化河西看亮點
亮點1
“文化版圖”——構建十分鐘服務圈
充分藉助市級文化資源聚集河西的優勢,在加強與市級文化場館、文化院團戰略合作的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提升改造、資源整合等形式,進一步優化區域公共文化設施佈局。兩年多來,區財政投入資金5.7億元用於公共文化建設發展。2015年建成了總面積13200平方米的河西區文化中心,集區文化館、圖書館、少兒圖書館於一體,其中設有音樂廳、雅苑劇場、黑匣子劇場、公共博物館(非遺展館)、公共美術館等34個文化功能廳室。圖書館、少兒圖書館提供藏書77萬冊。同時,開通公共文化數字化平臺。全區13個街道已全部建成500平米以上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設有多功能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城市書吧等7大功能室;全區144個社區全部建有300平方米以上的文體活動室,內設綜合活動室、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功能完備率達到100%。構建起區文化中心與天津文化中心、天津市羣藝館資源共享、錯位互補,區級文化資源與街道、社區文化陣地有效對接的“市、區、街、居”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滿足不同需求、優質就近便捷的“十分鐘文化服務圈”。


亮點2
“西岸品牌”——扮靚百姓文化生活
河西區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中,堅持品牌化運作模式,連續9年精心打造“西岸文化”品牌項目,逐步形成了常態化的西岸文化惠民廣場演出季、西岸社區文化擂臺賽、西岸公共文化大講壇、西岸打開悅讀之門、西岸非遺剪紙藝術活動、西岸西洋樂器系列培訓展示、西岸中小學生藏書票等七大系列文化品牌活動,爲全區市民羣衆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同時,根據河西區是市級文化藝術中心的發展定位,圍繞“首善文化”建設目標,積極承辦國家和市級文化精品項目。多年來,先後舉辦了兩屆“西岸·馬三立城市舞臺戲劇展”,彙集全國優秀話劇、歌舞劇、兒童劇等精品劇作;舉辦“我們的價值觀”——中國·天津2014“西岸”剪紙藝術展,吸引來自全國31個省份的1624名剪紙愛好者參加;承辦中國·天津國際微電影節,共徵集來自23個國家(地區)和國內25個省市的3212部參評作品。通過堅持舉辦高層次、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城區品位,樹立了良好的對外形象。


亮點3
“文化菜單”——實現供需精準對接
河西區把羣衆文化需求反饋機制作爲制度設計研究課題,並積極將成果轉化運用示範區創建實踐中,建立了羣衆反映需求、羣衆參與、羣衆評價等機制,逐步實現了文化服務與羣衆需求的對位供給。在完善街道、社區文化設施過程中,轉變以往“一刀切”“統一配”的供給方式,由各街結合自身特點和居民需要,自主採購音響設備、樂器、服裝等,羣衆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得到提升。在文化服務產品對位供給上,首先通過組織開展面向全區30萬戶居民的入戶調查,全面掌握羣衆文化需求的“大數據”。根據羣衆需求,制定全年文化活動計劃,列出“文化菜單”,每年推出以“文化365,快樂在河西”爲主題的1000多場羣衆文化活動。同時,還根據羣衆需求,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讓天津歌舞劇院等10家駐區市級藝術院團的高雅藝術走進社區,實現了文化產品和服務精準投放,受到市民羣衆的廣泛歡迎。兩年來,累計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2400多場次,受益羣衆達30萬餘人次。


亮點4
“文化人才”——助力文化事業發展
河西區積極建立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儲備豐富的文化人才隊伍,形成“專業人才領軍、基層幹部統籌、羣衆隊伍支撐、志願者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創建以來,先後引進專業文化人才50人,使專業文化幹部數量達到117人。爲13個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配備了3名事業編工作人員,爲每個社區文體活動室配備2名專兼職文化管理員,其中兼職人員由區財政每年劃撥補貼2萬元。連續三年、共210人次參加中央文幹院舉辦的公共文化建設研修班。結合文化部“大地情深”活動,邀請東方歌舞團、中央民族樂團等多批次文化專家對全區5000餘名文藝骨幹進行了業務培訓。目前,全區有羣衆文化社團2000多支,成員超過3萬人,有力推動了基層文藝創作的熱潮,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文藝精品,其中,舞蹈《我們曾經年輕過》、相聲《防不勝防》均榮獲羣星獎天津賽區決賽第一名。多個舞蹈節目先後參加了2016年天津市春節聯歡晚會、國家大劇院文藝匯演及中央電視臺《舞蹈世界》欄目,實現了文藝創作的歷史性突破。

亮點5
“志願服務”——增添文化發展活力
河西區積極推進文化志願服務常態化建設,不斷壯大公共文化志願者隊伍。制定了《河西區文化志願者招募與管理辦法》,對文化志願者註冊登記、服務項目以及志願者教育、培訓、管理、維權等方面做出了規範。截至2015年12月,全區共有文化志願服務隊伍2056支、37903人。對文化志願者實行分級分類管理,特別是注重發揮文化能人的骨幹作用。連續兩年開展“雙百、雙十佳”評選活動,以文化帶頭人爲引領示範,對提升地區文化水平和文化活力起到了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志願服務下基層制度,完善“結對子、種文化”工作機制,推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開展“教、學、幫、帶”。目前,在全區13個街道144個社區共舉辦320餘場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受益人數達到64400餘人次。積極參與文化部組織的“春雨工程”“大地情深”等文化活動,先後組織昌都行、烏海行、南寧行等。2014年組織的“西岸”文化志願者赴內蒙古烏海市文化交流系列活動,被文化部評爲“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示範項目。


亮點6
“購買服務”——引進優質文化資源
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探索構建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的制度體系,重點採購創作和演出類、社會文化類以及文物博物類三大類產品。向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等國家級院團購買優質文化服務,簽訂了《大地情深——國家藝術院團志願服務走基層合作協議》,購買舞蹈、聲樂、器樂等培訓講座。與駐區十大市級文化院團、部分場館簽訂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書》《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合作協議書》,每年購買各類演出門票發給市民羣衆,並逐年增加投入。與天津國展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鴻都廣告有限公司、天津市高雷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等文化企業簽訂合作協議,企業通過工程建設、設施修繕、文物複製、活動協辦、冠名、合作、捐贈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以來,區政府已向社會企業購買優質文化服務數百萬元,受益人數近萬人。通過建立政府購買的長效機制,推動了區域公共文化事業新發展。

亮點7
“創新驅動”——提升文化服務水平
河西區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思路、新方法,以標準化、均等化爲主線,以基層爲重點,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和質量。在創新機制上,積極鼓勵和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大力推進PPP模式,打造了“西岸藝術館”高雅室內樂品牌,被譽爲“天津的城市記憶”;扶持民營“西岸相聲會館”,推動主旋律相聲創作和“西岸笑聲進萬家”活動開展;鼓勵、扶植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天津市硬筆書法協會、天津市朗誦藝術團自出資金,在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中普及硬筆書法和國學教育。在創新服務上,積極探索數字化傳播方式,打造了“西岸文e”公共文化數字平臺,推出網上圖書館、網上文化館、網上博物館等。在創新供給上,探索“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菜單式服務,推動文化服務供給與羣衆文化需求有效對接,並積極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向農民工、老年人、少年兒童和殘疾人免費開放,讓特殊羣體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


亮點8
“西岸閱讀”——打造全民閱讀新空間
在創新服務上,積極構建全民閱讀新模式,以區圖書館、少兒圖書館爲龍頭,重點建設城市書吧、圖書漂流基地,並推出“首善e閱讀,河西公益數字移動圖書館”手機客戶端,形成了“三位一體”的閱讀服務網絡。從2013年至2015年底,共建立61個城市書吧,將書吧建到了社區、企業、軍營及農貿市場。借鑑歐洲圖書漂流的形式,擴大“西岸”文化品牌的影響,量身打造了“西岸圖書漂流基地”,先後在部隊、街道、社區、機關、學校以及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單位建立了36個圖書漂流基地,投放漂圖書2萬餘冊。“首善e閱讀”項目採用城市公益數字圖書館的模式,是針對市縣區域開發的B2G(企業對政府)發行模式的城市圖書館,廣大市民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處於河西區的地理區域內,就可以通過這個閱讀平臺免費閱讀正版電子圖書。2015年10月“首善e閱讀”——河西公益數字移動圖書館正式開通上線,首批上線1萬種圖書,爲百姓提供了一個內容精彩、內涵豐富的公益數字閱讀平臺。


亮點9
“紅色氧吧”——創新社團管理模式
河西區積極推動文化管理創新,針對天津文化中心銀河廣場羣衆文化社團較多的特點,根據團隊類型、活動區域、人員構成,在23個團隊中組建了14個黨支部,並於2013年4月成立了銀河文化社團聯合會和銀河文化社團聯合會黨總支,使各社團由過去自發、流動、鬆散的活動形式,轉變爲有組織、規範化。銀河文化社團聯合會創作了聯合會會歌、會標,提煉出“繁榮羣衆文化,傳播文明風尚,舞出精彩生活,共築中國夢想”的社團文化,並將銀河廣場活動區域劃分爲23個網格,明確各社團活動區域,指定各社團的隊長人選,規範團隊名稱,按照統一風格製作隊旗。越秀路街道定向劃撥辦公及活動經費,實現了有場地、有標識、有設施、有書報,爲社團聯合會開展工作提供了保證。銀河文化社團聯合會和聯合會黨總支堅持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思路,在推動羣衆文化繁榮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文化中心銀河廣場已經成爲傳播先進文化、展示城市風采、展現市民風貌的“紅色氧吧”。
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爲新的起點,河西區將圍繞“美麗河西、首善之區”建設目標,凝心聚力,創新發展,進一步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全區一致、氣勢磅礴的大合唱,奏響時代交響的華彩樂段,爲加速建設“美麗河西、首善之區”,進而建設美麗天津,做出應有的貢獻。



河西區文化中心簡介
河西區文化中心位於河西區湘陽大街2號,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共四層,建有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和區少年兒童圖書館,實行全年無假日免費開放。其中,文化館內設有大劇院、中式劇場、黑匣子劇場、公共美術館、公共博物館(非遺展廳)、影視欣賞廳、舞蹈排練廳、錄影棚等各類活動功能廳室;圖書館共有藏書約69.3萬冊,館內設有借閱處、閱覽處、視障閱覽室、古籍閱覽室及電子閱覽室等,爲讀者提供文獻借閱、數字多媒體閱覽以及自助辦證、24小時自動借還等服務;少兒圖書館藏書約7.7萬冊,館內設有圖書外借部、綜合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及多功能廳等,爲廣大青少年兒童提供圖書外借、續借、繪本閱覽、信息諮詢、綠色上網等服務。
文化館免費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8:00-20:00
圖書館免費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8:30
少兒館免費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