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九河下梢,渤海之濱,一座承載着引領中國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使命的現代之城,正在迅速崛起。天津職業教育優勢凸顯,資源聚集效應和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
連續8年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構建“中、高、本、碩”有效銜接、“職普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學制體系;高標準建成海河教育園區,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建立全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7所國家示範骨幹高職建設全部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摘取職業教育領域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桂冠;在海外設立首家“魯班工坊”……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再到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近年來,天津職業教育不斷開拓思路,創新理念,夯實基礎,打造優勢,在一次次華麗轉身的同時,形成了一系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典型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天津特色、叫響全國的職教創新發展之路。
制度創新新高地
構建現代職教新體系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們中職生也可以直接報考本科院校,畢業後,甚至可以考碩士、博士。”4月12日,在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舉辦的“春季高考”招生諮詢現場,剛剛查詢完“春招”成績就直接來校諮詢的南開區職業中專準畢業生鄭鈞鴻異常激動。今年,在本市像鄭鈞鴻一樣來自中職、技校或是職業高中的學生都有機會在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實現讀本科的願望。
去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對天津市政府作出批覆,同意在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基礎上,整合天津海河教育園區圖書館教育資源,建立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這是全國第一所應用技術大學,更是國家在職業教育體系內創新設立的第一所大學。“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是國家現代職業教育創新示範區建設中,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探索。隨着它的成立,天津已構建起‘中、高、本、碩’有效銜接、‘職普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學制體系。”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校長張興會說。
爲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技術技能人才,爲每一個有夢想的職教學子搭建華麗的舞臺。
頭戴眼罩,在一片“漆黑”中用十指演繹出一場場“指尖上的芭蕾”——昨天,走進天津職業大學文祕速錄實訓室,正在備戰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文祕速錄賽項的3名集訓隊成員,正在鍵盤上飛速敲打着。在他們的身後,一座座由學長們獲得的大賽獎盃在陽光下光彩奪目。
作爲承辦過9個大賽賽項的職業院校,8年裏,天津職業大學也收穫頗多。在校長劉斌看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不僅是學生技術技能學習成果的一個展示舞臺,也是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產業以及政府多元合作的平臺。“大賽引領着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目前,學校已經將多項國家競賽的標準要求納入到課程體系中,並開發了相關的教材。我們看重大賽,希望更多的學生可以脫穎而出,但是我們更看重大賽對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劉斌說。
區域共享新平臺
引領天津職教均衡發展
2011年4月,也是這樣一個草長鶯飛、春意盎然的時節,天津海河教育園區盛裝“開園”,首批進駐的7所職業院校師生在園區內迎來新學期。5年後的今天,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13所院校完成搬遷工作,12萬學生正在享受着改革創新帶來的“紅利”。
4月11日一大早,天津機電工藝學院數控2012級高職3班的45名學生,在兩位實訓教師的帶領下,走進園區內的公共實訓中心車銑複合中心上課。據機電工藝學院院長宋春林介紹,學院每天都有數控、機電、電氣3個系的五六個班要到該中心上實訓課,“中心與學院的實訓設備錯位分佈,使得技能人才的培養更加優質高效。”據瞭解,目前,園區內每年有8000名學生到公共實訓中心參加實訓課程。
資源共享、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一系列創新之舉讓海河教育園區的積聚效應凸顯。大火箭訂單班、遊艇駕駛培訓基地、低空無人機操控實訓基地等一批高端高新的實訓中心及培訓基地相繼落戶園區;各院校僅僅圍繞濱海新區重點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了新一輪的專業調整,建設航空航天、精密製造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移動通訊技術、海運船舶技術、養老服務管理、國際報關等一批重點專業羣;園區職業院校面向社會開展技能培訓突破每年8萬人次。海河教育園區已成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標誌區。
前不久,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以優秀等級通過“2015年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校建設項目的驗收。至此,本市7所國家示範骨幹高職院校全部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進入到職業教育“985”院校行列。目前,本市已形成以國家示範高職院校爲引領、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爲帶動、市級重點建設高職院校爲支撐的高職教育發展新格局。
國際合作新窗口
助推天津職教走向世界
今年3月8日,對於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甚至是整個天津職業教育來說,都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由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泰國大城府大城學院建立的“魯班工坊”正式掛牌成立。這是我國在海外設立的首個職業教育領域的“孔子學院”。它的成立,標誌着本市正式啓動“把優秀職業教育成果輸出國門與世界分享”計劃的實施,並搭建起天津職業教育與世界對話、交流的實體橋樑。
“經過試驗區和示範區連續10年的建設,天津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已經走過了單純借鑑引進、學習瞭解國外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模式的初級階段,步入了從低水平國際交流與合作邁向高水平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展階段。”直到現在,回想起當天揭牌儀式上,許許多多的外國友人爲天津職業教育豎起大拇指的場景,市教委副主任呂景泉依然激動萬分,“今年年底前,我們還將籌劃在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俄羅斯再建設3個‘魯班工坊’。同時,天津鐵道職業學院在海外建設有關‘高鐵’技術的‘魯班工坊’項目也正在籌備中。”
在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的同時,天津職教也在尋求“請進來”的創新模式。現如今,天津的職教品牌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津學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正在被天津職業院校越來越多地引入,“信息化”和“國際化”將是“十三五”期間天津職業教育保持領先的兩個銳利工具。
作爲天津職教改革創新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市教委副主任呂景泉感受頗深,他說:“緊抓五大機遇,服務天津發展,努力實現天津職教與經濟社會同步轉型,與產業建設同步實施,與技術進步同步升級,與產能輸出同步佈局,創造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成果,是天津職教的時代責任和光榮使命。我們將繼續不斷探索,讓天津職教收穫更多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