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4月15日下午,以“60年一路同行”爲主題的天津市羣文精品創作節目展演在天津大禮堂隆重舉行,紀念市羣藝館成立60週年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由此正式拉開序幕。演出現場,劇場內燈光璀璨、樂曲陣陣,座無虛席,縈繞着歡快、熱烈、喜慶的氣氛。整場演出形式多樣,精彩紛呈,各具特色,涵蓋了聲樂、器樂、戲曲、舞蹈、朗誦、小品和雜技等衆多形式。參加演出的來自市羣藝館館辦團隊羣星管弦樂團、羣星舞蹈團以及京、津、冀三地間的民間文化社團、社區羣衆文藝團體等多支優秀羣衆文化藝術團隊。

1956年,正值新中國基礎建設如火如荼進行的關鍵時期,按照文化部的指示精神,天津市羣衆藝術館於4月正式成立,館址設立在和平區曲阜道的蘇僑俱樂部,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館名。當年,一大批來自社會各界、懷揣文藝夢想的青年人匯聚在羣藝館,接受藝術的啓蒙和薰陶,許多耳熟能詳的藝術家正是從這裏邁出了進入藝術殿堂的第一步。
天津市羣衆藝術館先後創立了“東麗杯”、“天穆杯”、“和平杯”等引領全國的羣文精品,組織承辦第43屆世乒賽開幕式,香港迴歸、澳門迴歸等大型慶祝活動。組織建城600週年慶典、漢沽葡萄藝術節、津灣廣場開街儀式等全市大型文化活動,打造“中塘杯”、四直轄市鋼琴大賽、“千村百站”等多項羣文品牌。適時創建天津市民營劇團產業孵化基地、天津市公共文化志願服務總隊,樹立文化創新理念,民營劇團蓬勃發展,公共文化志願服務蔚然成風。本館業務幹部勤勉不懈,堅持創作,屢次斬獲“羣星獎”等全國大獎。2008年,天津市羣衆藝術館增添了新的職能,成立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對接。館內相繼開展非遺項目及傳承人普查、申報,組織非遺展會與非遺進校園等活動,爲保護與承繼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做出重要貢獻。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天津市羣衆藝術館動作頻出,與北京、河北簽署文化合作協議,開展系列文化活動。深化與上海、重慶、青海、內蒙等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溝通聯絡,構建區域性文化交流。

作爲羣衆文化領軍者,羣藝館多年來爲本市市民提供了優質的文化服務,也讓市民體會到了文化的滋養。羣藝館60歲生日也是市民“自己的節日”。演出現場,普通市民成爲舞臺上的絕對主角,他們或舞蹈、或歌唱,抒發情感,表達喜悅之情,認認真真地過“自己的節日”。

羣藝館館長李戈向前沿新聞記者說:“羣藝館走過了60年不平凡的歷程,迎來今天這個日子,我們都覺得非常榮幸。羣藝館新館設施完備,各種排練廳等文化資源更加豐富,不僅滿足了中老年人的文化活動需求,更爲年輕人提供了文化休閒的服務便利。今後,羣藝館還將重點打造數字羣藝館,推出衆多有意思的網上活動,供市民參與,充實大家的文化生活。”(前沿新聞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