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浙江在線04月15日訊今年1月,海寧市袁花鎮原鎮東村小學操場上,一幢建於2011年、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違建廠房歷經曲折,終於被拆除。一拆到底的決心,應拆盡拆的魄力,讓海寧躋身2015年度全省14個“基本無違建縣(市、區)”。同時評選出的還有杭州市富陽區等12個2015年度“無違建創建先進縣(市、區)”。
經過3年攻堅,我省“三改一拆”正向縱深推進。面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針對一些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三改一拆”工作迎來“找短板、補短板”的新任務。
“駑馬十駕,功在不捨。”爲進一步全面防控和治理違法建築,紮實有效地推進長效管理,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全省範圍內的“無違建縣(市、區)”創建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
創建“無違建縣(市、區)”不是一蹴而就,要分三步走:從“無違建創建先進縣(市、區)”到“基本無違建縣(市、區)”,最後才能摘得“無違建縣(市、區)”桂冠。
三步走,步步見功夫。“決不把髒亂差、污泥濁水、違章建築帶入全面小康”,走在前列的地方已經探索出一些好經驗和好做法,一步步向“無違建縣(市、區)”邁進。
問題導向創新方法
“洞天福地、從此開頭”,詩人余光中曾這樣詮釋百島洞頭。
作爲宜人的“海上桃源”,溫州市洞頭區擁有大小島嶼302個,是全國14個海島縣(區)之一。“將洞頭建成溫州海上花園”的戰略構想,多年來一直是洞頭繪製轉型發展藍圖的基石。
在海島上,早期漁民違建衆多,不少還是拆違的“硬骨頭”。在全面拆違推進過程中,洞頭曾拆除“違建王”13個,有效發揮了警示作用。
鐵腕拆違,還要配合柔性服務。在大刀闊斧拆違的同時,爲了解決拆違後漁民的實際困難,洞頭區政府出資對漁具房進行了統一規範安置,妥善處理與羣衆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違建。
拆除漁民違建後,洞頭形成了兩種特色安置方法:一種是將漁具房作爲漁業基礎設施,由街道(鄉鎮)統一設計建設,區鄉兩級財政按7∶3比例補助,建成漁具房安置點27個,供漁民低價租用;另一種是利用集裝箱結構牢、可移動、可回收的特點,適當改造後作爲漁具房使用,建成集裝箱結構漁具房227個,統一規範安置面積超5000平方米。
分類處置,體現的是人文關懷,力求拆惠民生。
我省各地違法建築的主要類型、成因和矛盾聚焦等不盡相同,許多地方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民生需求,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紹興市柯橋區出臺涉違房產“四不予”政策,對涉違建築的商住用房不予登記、不予抵押、不予行政許可、不予提供服務,極大壓縮了違法建築的利益空間。泰順縣作爲山區縣,通過推行農房集聚,形成了“山上生產、山下生活”的模式,解決了農民建房散亂無序的問題,有效整合了土地資源,爲當地發展騰出了空間……
在一些經濟較爲發達的地區,“低小散”企業違建較多,當地通過制訂政策分類處置,關停淘汰一批、整改補辦一批,清理了歷史遺留問題,改善了人居環境,助推了產業轉型升級。
拆用結合惠民利民
什麼樣的地方夠得上“無違建縣(市、區)”?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拆后土地得到有效利用。
結合地區實際,各地推進低效土地開發、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生態建設等工程,在優化城鄉環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建設惠民工程上下功夫。
一些生態環境優越的縣(市、區),着眼於保護青山綠水,走綠色發展之路,拆除了大量違建畜牧養殖點,改善了城鄉環境面貌,重點助推當地旅遊業發展。
一些工業發達的地區,通過拆違,淘汰了一大批“低小散”企業,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並將拆后土地資源進行整合,引進重大項目,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桐廬縣在全縣183個行政村落實一名規劃員、國土員,編制違法建築拆後利用土地規劃實施方案,落實“一村一規劃,一點一方案”,明確每一個地塊用途、控制指標。所有地塊實現即拆即清,建築垃圾確保在30日內清理完畢;符合條件復墾的堅決予以復墾。
兩年來,桐廬共復墾拆后土地60.36萬平方米;計劃遠期利用的則嚴格落實綠化。以“兩路兩側”、“四邊三化”專項整治活動爲重點,建立路(段)長制,完成各類問題點位整治826處,榮獲首批全省美麗公路建設示範縣。
還有的地方同步跟進老小區改造、新農村建設,將拆后土地改建成公共停車場、濱水公園、景觀綠化等公共設施或休閒場所,有效實現“促發展、拓空間、優環境、保穩定、惠民生”目標。
翻開寧波市海曙區拆后土地利用規劃表,看到的是一幅新畫卷:西門街道拆除海曙公園內一棋牌室違建,增加了近1000平方米市民休閒設施場所;望春街道黃家河邊違建拆除後,再造了一片5500平方米的綠地公園……
在拆違中,海曙區還拆出了一個準“5A級景區”。修葺一新的寧波“天一閣·月湖”景區近期重新亮相,沿街一路粉牆黛瓦,而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上千平方米的違建。
拆違拆出百姓的獲得感,是這些地方拆後治理成績單上的亮點。我省不少地方以拆違爲機遇,讓一個個城鄉老商圈、老業態脫胎換骨。
強化防控鞏固成果
“無違建縣(市、區)”實行動態管理,每兩年複評一次,且複評標準高於首次評定標準。
我省正是以“無違建縣(市、區)”創建爲抓手,逐步建立健全違法建築防控長效機制。不少地方建立了集違法建築快速處理、信息互通、部門協作等功能爲一體的防違控違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同時結合三級網格化巡查制度,有效提高了對違建的管控水平。
防控新增違建,有些地方也摸索出了一些好經驗。
浦江縣在工作中發現,大多數違建較爲集中在節假日突擊搶建。爲了以快制快,當地各部門整合了500多人的機動力量,成立“假日違建綜合執法隊”,全天待命,全域巡查,發現一起拆除一起,不讓搶建成爲既成事實。
浦陽街道羣生村某村民在春節長假期間,頂風搶建一幢7層樓房,執法隊迅速介入,趕在元宵節前將其徹底拆除。每到長假來臨,縣政府會發布公告,要求“長假期間搶建的違建必須在一週內徹底拆除,否則將對鄉鎮主要領導約談問責”。
近年來,浦江的違建衛星圖斑數大幅下降,由2011年的1598個下降到2015年的36個。
縱觀各地拆違共同經驗和主要工作亮點,就是從嚴從快,更要反覆突擊。
玉環縣建立了“三改一拆”快速反應執法中心,利用GPS定位和實時可視系統,確保工作第一時間落實到位。此外,建立土地民主管理制度,村級管理成效突出的,由縣財政給予獎勵,優先安排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充分調動村民自主管理積極性。
諸暨市依託全市2.12萬個基層管理網格和防控信息平臺,結合對網格巡查到位率和問題處置率等項目的量化考覈,使處置流程更暢通,處置責任更明確,讓違建處置、防控責任追究成爲常態。
“十三五”開局之年,“三改一拆”肩負新的使命。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住長效是關鍵。從14個“基本無違建縣(市、區)”和12個“無違建創建先進縣(市、區)”出發,浙江正在向“無違建”逐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