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4月22日,河西區文化中心劇場裏迴盪着孩子們洪亮的吟誦聲,河西區中小學生齊聚一堂,向社會各界彙報傳統文化教育月的誦讀活動成果。本次活動由河西區教育局和河西區文化局聯合主辦,河西區教育局德育科與河西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承辦。蒞臨現場的專家評委有天津市吟誦專家、當代著名青年詩人、葉嘉瑩先生的弟子程濱先生,天津城建大學教授、著名國學家、古琴家薄克禮博士,河西區教研室初中部主任凌貴傑,小學部主任王哲成,河西區德育科科長邵澤卿,副科長王強。
本次活動中,河西區十九所中學、30所小學共選送74個集體和個人節目,這在歷屆誦讀大賽中節目報送數量居首,可見河西區國學經典誦讀教育已經紮根西岸,傳承經典的最佳傳統讀書方法——吟誦已經在西岸得以傳承光大。彙報展示的節目內容豐富,涉及中華蒙學經典、四書五經以及詩詞文賦;展示形式多樣,精彩紛呈,悠悠古韻配以音樂、畫面,以吟誦、表演等形式呈現,或豪放或婉約,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
純真小學學生吟誦《笠翁對韻》,當臺上的表演者吟誦的時候,坐在臺下觀賞的同學也隨聲附和起來,孩子們爲自己會用古人的方法吟誦詩詞感到很有成就感。“我覺得學習吟誦特別有意思,就像學唱一首歌曲一樣,背誦的時候想象當中描繪的畫面,覺得很美。爸爸媽媽都誇我,說我的古文比他們吟誦得都好,特別爲我驕傲。”小演員由衷自豪。梧桐中學創新誦讀形式,以歷史劇的形式將《高山流水》與《陽關三疊》兩首古琴名曲背後的動人故事創造性地整合演繹,將千百年來爲人們所傳頌的知音故事與送別深情深情再現。三水道小學與南湖小學兩所學校皆吟誦了《詩經·小雅·天保》這首《詩經》中的名篇,學生穿漢服行揖禮,展示這首中華傳統祝福老人長壽多福的祝壽歌,令觀衆們發出強烈感慨:“原來我們中國人有如此之恢弘大氣的生日歌!以後再也不唱英文歌曲爲父母祝壽了!
本次誦讀展示活動彰顯出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等道德規範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吃苦耐勞等優良素質。這種在傳統文化長期孕育下的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昌盛的強大精神動力。學生在吟誦經典的過程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得以增強,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