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成立大會6日下午在天津禮堂召開,這標誌着2017年天津全運會的籌備工作進入了嶄新階段。
組織架構科學佈局
第十三屆全運會是天津首次承辦的參賽人數最多、競技水平最高、社會關注最廣的全國綜合性體育賽事,籌備工作自然也是紛繁複雜。對此,市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克敏表示:“全運會籌備機構經歷了從市體育局籌備組到籌委會,再到組委會成立的三次演進。組委會組織架構分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52個委員單位,主要肩負城市運行任務,按照組委會要求從不同領域保障全運會賽時平穩運行;第二層面是23個工作部門,由牽頭單位派出局級領導作爲部門負責人,由部門組成單位派出工作人員,駐會一線指揮;第三層面是25個賽事承辦單位,直接領導55個單項競委會,負責實施各項比賽。”
場館建設穩步推進
第十三屆全運會共設31個大項、42個分項、341個小項,賽期爲13天。繼北京、上海後,天津成爲全國第三個獨立承辦全運會比賽的城市。應對項目衆多的賽事,天津在場館建設方面花費了不少心思,李克敏介紹道:“本屆全運會共需比賽場館48個。爲節約成本,充分考慮場館賽後利用,按照我市體育場館佈局規劃,重點在10所需建場館的高校和在建的天津團泊體育基地中安排建設經濟實用的21個場館項目,目前這些場館都在建設之中,今年年底全部建成。需提升的老場館今年年底也將完成改造任務。總局各項目中心已對38個場館進行考察評估,全部驗收通過。”
精心辦賽做好服務
第十三屆全運會預計將有1萬名運動員、4000名體育官員、5300名技術官員、4000多名媒體記者等約10萬人來津參賽和觀賽,精心辦賽、做好服務也是組委會的重點工作。對此,李克敏說:“我們與體育總局16個項目中心完成第一輪對接,在場地安排、競賽組織、器材設施等方面明確了標準和要求。經過論證,41個分項的器材清單已報總局審批。此外,還會開展輔助裁判員培訓工作,兩年培訓35個項目輔助裁判員1952名。還有就是建立了競賽聯絡員隊伍,協調各賽事承辦單位組建55個單項競委會。與此同時,‘全運惠民工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承辦全運會給天津百姓帶來的獲得感和健康福祉正在不斷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