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孩子在小學畢業前一般會經歷三個成長階段,即0至3歲的早教期、3至6歲的學前期,以及6年的小學期。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芳提醒,細心的家長可以採取區別施教、引導的方式,讓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孩子,獲得更大程度的成長動力。
在0至3歲的早教期,多數孩子逐漸會對身邊的事物產生主動性、自主性探索的心理需求。在這一階段,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去感知周圍的世界。比如,在家時可以讓孩子多做拼圖、搭積木等娛樂活動,塗鴉或者拼插玩具需要孩子手部用力,玩這類遊戲既可以提高孩子身體感知能力,還能在反覆玩耍中獲得樂趣。此外,家長還應該多帶孩子外出遊玩,豐富孩子對大自然的體驗和認知。
幼兒園是孩子體驗社會關係、培養社會感情的地方。3至6歲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家長應該注重鼓勵和幫助孩子廣交朋友,多參加團體活動。家長通過觀察和暗中輔助,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或改正膽小、自私等不良心理問題。如果家庭教育在這一階段忽視了社會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上學後的孩子可能容易表現出孤僻和離羣的人格特點。
在6年小學階段,如果家長能夠安排孩子進行開發右腦的持續訓練,那麼孩子就有機會在學習的效率、效果和興趣等方面取得可喜的進展。一般情況下,音樂、繪畫等藝術類技能的學習,都會對開發右腦有正面的影響,此外還可以安排更專業類的右腦潛能開發的教學教程,比如快速記憶、超感訓練、塗畫繪畫。有針對性地安排孩子的業餘生活,將有助於他們在初高中學習過程中更加從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