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三級醫院人滿爲患,基層社區醫院門庭冷落。相信很多市民都深深感受到了醫療資源不平衡所帶來的就醫不便。近年來,天津市衛計委對基層醫生加大培訓力度,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水平,推行分級診療制度,有效疏解了部分三級醫院就醫患者。在三級醫院和基層社區醫院之間,二級醫院發揮的作用顯得尤爲重要,黃河醫院作爲本市二級醫院的一家龍頭單位,承擔了很多試點性工作,隨着黃河醫院三期建設的開工,被納入2016年天津市民心工程子項目。

隨着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及老百姓對診療環境要求的不斷提升,黃河醫院的現狀已遠遠不能滿足百姓的需求。黃河醫院至今已完成一、二期改擴建工程,三期改擴建工程主體框架也即將封頂。前沿新聞記者在工程現場看到,這是一個與二期工程貼建的項目,建成後將作爲急診住院樓使用,分爲負一和地上十層,共十一層。負一層是設備用房和地下停車場,三期樓內一層整層設置急診科,科內設有近百平米的搶救室,以及生命級別的急診手術室,可以應對危、急、險、重各種情況的急診病人;二至四層分別爲診室、皮膚整形和康復、血液透析中心和病理科;三期大樓五至十層均爲病區,分別爲外科、康復科、疼痛科、腫瘤科、神經內科、心臟內科,設計牀位219張,三期工程完工後,黃河醫院整體將有508張牀位,爲患者營造更舒適的就醫環境。

三期工程建成開診前,醫院所有佈局將根據周邊人羣和醫療條件和醫療資源進行整合,重新梳理以前分散或是不成規模的科室,把兒科、內科、外科、中醫科、各種檢驗一級科室,腦神經、心內神經的術後康復等全部集中在三期樓內,優化流程後將更加方便羣衆就醫。

“現在的外科縫合骨科清創患者都要去九層病房區治療,從急診室到九層,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的移動的路途較長,行動有所不便。”黃河醫院基建科科長馬洪斌說,“三期工程建成後,門診手術室、創傷縫合手術室將配置齊備,患者可以原地不動接受救治,實現快捷、方便、標準化治療。”


“二級醫院在今後的醫療體系中將起到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如今的分級診療,醫療資源配置、醫保報銷政策向基層傾斜,都體現出了支持基層醫院建設的決心。”黃河醫院院長劉林向前沿新聞記者介紹,“今後,黃河醫院將在不斷完善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建立以黃河醫院爲中心,區域信息平臺爲依託,上聯三級醫院,下指導社區醫院的南開區醫療聯合體,形成分級分層醫療體系,在黃河醫院建立全區的檢驗中心、放射影像中心以及分級診療中心。”前沿新聞記者瞭解到,依託二期工程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日趨完善,目前南開醫院以電子病歷爲核心的HIS系統已基本建成,其中包括:電子病歷、臨牀信息、醫療管理、綜合管理等多個子系統,增設了門診一卡通、自動擺藥機、自動包藥機和自助掛號收費機,均接入HIS系統,減少了病人的就醫環節,節省了就診時間。“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獲取到的資源和節省的就醫環節相當於再建一座樓。”劉林院長說。

隨着黃河醫院二期工程投入使用,三期工程緊鑼密鼓進行,其自身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療設備更加完備,綜合老年病科,頭頸五管科,中西醫結合甲狀腺科,微創骨科外科、區級重症醫學科(二期發展的),疼痛科,康復醫學科,生物治療爲特色的腫瘤科等重點科室診治能力凸顯,已經逐漸成爲南開區分級診療中心的示範點。
硬件設施提升後,黃河醫院將更加堅定地按照專業分級診療、專業轉診、信息化系統的方向發展,提供橫縱向協同服務。“信息平臺建成後,我們將重點建設優質醫療資源配置。患者通過網絡進入黃河醫院平臺,通過線上諮詢,我們可以爲患者選擇專科醫院的醫生,一般病情可以遠程診斷。”劉林介紹,“如果病情需要,我們可以請專科醫生前來會診,或是爲患者建議適合的醫生或專家,根據病情建議患者精確轉診至一、二、三級醫院,實現線上諮詢,線下醫院診斷治療兩條腿走路。”
劉林說,未來,黃河醫院將不僅僅是個醫院,更是一個醫療平臺,沿着醫改的方向發展,將逐步整合更廣泛的醫療資源。(前沿新聞記者趙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