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30日在北京『三會聚首』,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大興識纔愛纔敬纔用纔之風,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纔、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纔、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纔,聚天下英纔而用之,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纔,培養一大批善於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纔,培養一大批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企業家和高技能人纔。
習近平的重要講話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新聞媒體予以解讀報道,專家學者紛紛表示習近平的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新華時評刊文《讓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指出: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裡馬。科研人員創新離不開科研機構、院校等『掌門人』善於發現的『慧眼』和不拘一格用人纔的氣魄。尊重科研規律,需要科技管理部門遵循每個科研項目的特殊性。不能用其他行業項目推進方式來『套管』科技項目,不能『說外行話,做外行事』,不能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
『科技三會聚首』吹響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眾多關鍵的歷史節點,正是有像李四光、錢學森這樣的一代代偉大科學家站出來,纔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新時期我們有了新的夢想、新的藍圖,更需要眾多千裡馬奔騰躍出。只有切實打破束縛科技工作者的藩籬,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纔能讓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真正『落地』開花,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光明網《學習時刻》欄目中,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旭東提出:敢為天下先,力爭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新方向。首先,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重要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為什麼要提出來這樣的高要求?第一,因為我們現在面臨著相對嚴峻的經濟環境,以前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第二,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四十年,中國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科研能力,有條件在科技創新方面更進一步。
科技創新要充分調動人纔積極性。習總書記的最後一個要求,就是在人纔方面要采取足夠多的措施,把人纔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這裡所說的人纔,不僅僅包括科研人員、科學家、工程師和科技工作者,還包括企業家。應該充分調動企業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科技創新的成果在社會生產和老百姓生活層面真正發揮作用。
『總書記的話透露出中央的緊迫感,以及對創新的期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說,這是1978年以來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科技會議,中國迎來『創新的春天』。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亦有同感。他直言,過去30年間中國大多是跟蹤或集成外國先進技術,缺少核心技術及元器件。『發展科學技術必須提出更多原創理論,作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褚君浩說,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已經吹響,總書記的話是對科技工作者的鞭策。
對於中國召開的『科技三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商業創新項目導師凱爾?斯特林表示,這是中國邁向創新社會過程中的又一步,或將成為一個轉折點。中國還需要在很多很多領域一步步推動創新,而年輕人將是驅動力。正在中國訪問的斯特林說,中國現在正處於一個非同尋常的時期,變革正在發生。許多人正在努力積累關於創新的知識,他們下一步將探索創新應用,然後會行動起來,將創新理念轉化為實踐,這將成為中國創新前進的方向。
格裡爾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科技政策專業副教授、美國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學會計算機分會前主席。他預測,中國真正的科技轉型將發生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那時領導中國科研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將更了解如何開展國際合作,懂得怎樣做好科學工作,清楚怎樣選擇並重用人纔。『到那個時候,我們將會看到科技迎來真正的全球化,而中國將發揮相當的作用,』格裡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