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垃圾智能回收,不僅美化了環境,還能通過積分兌換日用品。6月6日,津沽環保行採訪團來到中新生態城垃圾分類試點,看看垃圾分類處理後,如何變廢爲寶。
據瞭解,中新生態城於2013年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運用激勵槓桿作用,倡導居民自律和社會參與。其垃圾分類工作遵循“大分流、小分類”原則,按照建築垃圾、居民垃圾、餐廚垃圾、園林垃圾等種類實行大分流,將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小分類,做到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
前沿新聞記者現場看到,在垃圾分類收集環節,生態城通過智能回收平臺,將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及電子廢棄物垃圾通過科技手段加以管理,並在物回垃圾資源化中心對垃圾進行分類、打包、掃描與積分錄入。垃圾分類後居民可憑藉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商品,形成了“分類垃圾袋+垃圾分類積分卡+智能回收終端+垃圾氣力輸送系統+積分兌換商店”成熟的垃圾智能分類回收系統,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在垃圾綜合處理環節,生態城提出了有機垃圾就地處理的理念。針對餐廚垃圾的特性採用不同工藝進行微生物處理:對油脂含量較少的餐廚垃圾通過好氧分解技術可轉化成有機肥料,用於花草養護、瓜果種植。對園林綠化垃圾,粉碎後採用微生物發酵技術進行處理,生產有機質肥料,既能避免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又可以改良綠化土壤促進綠化植物生長。
通過積分激勵方式,中新生態城垃圾回收分類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截至2015年12月底生態城已設置智能終端機23臺,覆蓋南部建成片區主要小區及公建單位,累計辦理積分卡近5000張,辦卡率超過6成,居民累計投遞物回垃圾31萬餘次,累計產生2800萬積分。(前沿新聞記者董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