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馮莉霞,女,45歲,中共黨員,副主任護師,現任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內科科護士長、淋巴瘤科護士長。從事臨牀護理工作25年,她始終兢兢業業,樂於奉獻,不斷學習先進的護理理念和技術造福患者,獲得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認可。
下面將馮莉霞同志的先進事蹟簡要介紹如下:
在淋巴瘤內科病區的牆上有兩棵“生命樹”,樹枝交錯舒展,每一個“果實”裏都有一張照片,主角是這裏的住院患者和他的責任護士,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發自內心的笑容……她們有的四手相握,有的相攜相扶,臉上不約而同的笑容就像搭上時光機器讓那個情景仿若重現。這就是馮莉霞同志一直倡導和十幾年如一日一直堅持做的一件事“和患者在一起”,在每個節日裏送去護士的溫暖與祝福。
做一件事做一天容易,做一個月容易,做13年談何容易。爲了貼近患者的心理需求,自她擔任淋巴瘤內科護士長起,就在每一個傳統節日裏爲在院患者準備節令食物,組織開辦護理講座,讓外地患者在淋巴瘤內科感受到同樣的節日氛圍,讓所有在院患者都能更好的瞭解居家護理要點,將疾病的防治與康復的範圍擴大,讓更多人受益。一些老患者都打趣的說:“在淋巴瘤內科住院的這幾年,我們算吃了個夠,正月十五的湯圓,端午的糉子,八月十五的月餅,立秋的西瓜,臘八的粥都讓我們嚐了個鮮,比家裏的味道還好。什麼脫髮患者的小花帽,母親節的康乃馨,生日的長壽麪,天塔登高,水上公園踏青,患者聯誼,哎呦,簡直都數不清,我們說出去,誰相信這是腫瘤醫院呀!”患者的話樸實無華,但是卻道出組織者的苦心,身體的疾病不能導致精神世界的枯萎,所以節日裏有美食,有歡笑,有陪伴。讓所有患者和常人一樣享受生活,會心微笑就是馮莉霞同志作爲一名護士,一名護理管理者所追求的東西。
12歲的高子川是淋巴瘤晚期,已經癱瘓,拮据的經濟條件讓即使夏日炎炎媽媽也拿不出多餘的錢給孩子買水果,而孩子整天只是躺在牀上呆呆的望着天花板。馮莉霞同志看在眼裏,憐在心上,一種爲醫者的父母心讓她要爲子川做更多。於是她每天從家中帶來不同的水果,放在冰箱裏,爲了一解子川的乾渴和燥熱,每天找子川聊天,幫他翻身,看到子川因爲天氣熱而生出痱子來,她立即買來涼蓆爲孩子鋪上。看到孩子整日悶悶不樂呆呆出神,她想到了女兒每次玩遊戲機時露出的笑臉,於是她給子川也買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從此治療之餘的子川有了新的夥伴,純真的臉上也一掃陰鬱,那屬於12歲的笑容又回來了!這一切好像應該是母親做的,用對孩子深深的愛,但是這是一位護士做的,一位有着大愛的母親做的。雖然馮莉霞同志知道,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了,但是能讓他有一段舒適的開心的時光是最重要的,每個生命都會走向終結,但是我們更要追求美好與幸福。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多少次已經記不清,生命樹上的笑臉記載了一切,馮莉霞同志就是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召科內的每一位護士,她常對身邊的同事說,要用自己的心爲患者服務。這服務不僅僅是打針輸液,更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用心的服務是可以被感動的,護士之所以被稱作“天使”就是因爲她們有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正是憑着這樣的一種爲患者服務的熱忱,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累計收到患者表揚信百餘封,錦旗數十面。
馮莉霞同志作爲一名科室管理者常說,要想走得快一個人走,要想走得遠就大家一起走,因此她把帶出一支技術過硬,理論紮實,向上奮進的集體當成他的工作目標。她鼓勵科內護士繼續深造,現在科內護士全部是護理本科學歷,一名研究生學歷。她總說,我們不能滿足於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我們要做學術型、創新型的護士。她身先士卒,在用心爲患者服務的同時,翻看中藥典籍,結合中藥組方,通過動物實驗進行靜脈炎機制研究,結合臨牀應用的效果,自主研發出對於化療性靜脈炎具有較好效果的中藥製劑“延胡索合劑”並取得專利,經天津醫科大學成果認定達國際先進水平,並於2014榮獲天津醫科大學科技成果獎。中藥製劑的發明爲飽受化療藥物造成的靜脈炎患者送去了福音。此外,她還緊跟國際護理的發展,學習新的護理理念,多年來撰寫論文十餘篇,發表在覈心期刊,體現了一名臨牀護士的整體職業素養,還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護理大會,並進行大會發言及授課,及時地將護理先進經驗應用於臨牀受益於患者。爲了帶動全科護士的的科研熱情,她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申報工作,中標多項院級課題,在科內成立QC質量小組,開展科研活動,帶動大家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方法,自2003年起連續4年被評爲天津市優秀成果。利用業餘時間,參與編寫了專著《腫瘤護理學》,並承擔我院全國腫瘤護士進修班及天津市腫瘤專科護士培訓班的帶教和授課任務,贏得了進修學員的好評。於2015年受聘於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擔任青年委員、天津市抗癌協會腫瘤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護理學會內科學組專業委員。
25年的工作經歷不但沒有使她失去當初的熱情,反而給了她更大的動力。她說,每當我看到患者被疾病折磨的痛苦我就想如果我能做的更好一點他是不是就會舒服一點?正是這樣的一種對於護理事業的追求才讓她一直保持着“初心”----“盡力提高護理之標準,慎守病人家務及祕密。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