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市人民醫院是天津市衛生資源調整的代表性項目,是由原天津市第二中心醫院、濱江醫院和紅十字會醫院實質性合併組成。醫院2004年遷入新址並對外開診,於2005年10月通過三級醫院複審併成爲天津市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之一。在人民醫院十二年的發展過程中,醫院醫、教、研各方面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並在天津市“十二五”衛生資源調整規劃中被定位爲五大醫學中心之一。
截至2015年底,醫院編制牀位1500張,開放牀位1797張。建築面積14.3萬平方米,在建4.32萬平方米,醫院總資產18.07億元。年門急診量160.16萬人次,年出院病人數6.12萬人次,年手術例數2.98萬例,平均住院日10.5天。
一、完善學科體系建設,醫院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
特色專科引領作用充分發揮。醫院按照醫學中心發展戰略總體規劃,成立了肛腸疾病診療中心、腫瘤疾病診療中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和脊柱脊髓疾病診療中心。各診療中心發展定位明確,特色技術突出,同時帶動了相關學科的聯動式發展。學科設置和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醫院新增感染科、免疫科、生物治療科、糖尿病鑑定中心等臨牀科室,合併胃腸外科、危重症外科、肝膽外科組成普通外科,打造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形成以肩、肘等全身關節及運動外傷和退變性疾病關節鏡治療的學科特色。支撐平臺邁上新水平。成立天津市病理診斷中心,爲全市醫療機構提供更爲準確、快捷和權威的病理診斷結果。檢驗學部每年參加衛生部臨檢中心室間質量評價,順利通過ISO15189複評審,確保檢驗質量準確達標。
二、持續改進醫療質量,醫院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醫療安全和質量監管持續加強。加強醫療缺陷管理,對非計劃二次手術,圍手術期死亡等病例進行逐例分析,查找問題,解決問題。大力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入組率提高到80%以上,大大降低平均住院日和患者住院費用。合理用藥管理不斷深化。成立合理用藥管理小組,對藥品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對不合理的使用進行專項治理。醫院抗菌藥物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衛計委對三級甲等醫院的要求。護理工作穩步推進。積極推進優質護理示範病區創建工作,基礎護理質量合格率達到90%。不斷拓展護理服務外延,成立天津首家造口門診,並相繼推出腫瘤患者、糖尿病患者等護理專科門診。窗口服務水平得以提升。改善就診環境,重新整修住院病房和門急診區域,診室佈局更加合理。啓動專家門診預約服務,增設特色門診,先後開設了帕金森、炎性腸病、除痛等專病門診。
三、教學科研突破創新,醫院學術影響力持續攀升
院校合作辦學模式不斷深化。醫院在與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臨牀學院合作基礎上,相繼與南開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建立密切的教學合作關係,並與南開大學合作共建臨牀技能綜合培訓中心,與天津中醫藥共建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臨牀實訓能力顯著提升。醫院順利通過國家級與市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的評估與認定。建立健全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管理體系,利用培訓基地的軟硬件功能設施創新建立了多項實訓模塊用於臨牀培訓。每年爲全市培訓畢業生、實習生約3000餘人次。科研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建立完善“臨牀與轉化分子醫學實驗室”、“組織庫”、“動物實驗室”、“生物醫學與納米光子學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實驗平臺,國家級與省市級科研項目獲批立項數量逐年增加,醫院與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共同主辦了業內極具影響力的國家級核心期刊——《國際醫學放射學》。
四、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設縱深發展
根據醫院信息化建設整體規劃,對醫院信息系統進行重建改造、更新和升級。新增病人主索引管理、醫療質量控制、傳染病報病管理等功能。實現病例內容結構化。LIS系統全面升級,完成檢驗結果智能覈對和危急值自動反饋功能。依託信息化系統的靜脈配液中心服務實現全院病區覆蓋。優化高值醫用耗材管理流程,在手術室、介入手術室和內鏡中心等部門實現七大類植入性耗材中高值醫用耗材條碼管理系統的全覆蓋,加強全程跟蹤管理。醫院作爲衛生部以電子病歷爲核心的醫院信息化試點單位,信息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五、紮實開展公益性建設,社會效益成績斐然
市政府民心工程穩步推進。醫院作爲本市40-74歲常住居民大腸癌篩查項目的技術支撐單位,負責本市16個區縣篩查醫院的督導保障任務以及目標人羣的免費腸鏡檢查任務。截至第一週期末,有215萬人參與了大腸癌高危因素問卷調查和便潛血檢查,發現高危人羣13萬人,其中3.3萬人接受了腸鏡檢查,醫院承擔1.97萬人次,發現大腸癌患者500餘例,進展期結直腸腺瘤患者1500餘例,結直腸息肉患者1.03萬例。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大幅提升。醫院作爲國家六支醫學救援隊伍建設單位之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先後3次參與大型交通事故救治,參加全國性應急演練4次、天津市應急演練3次,受到國家及天津市衛計委的通報嘉獎。醫聯體建設模式初步形成。與市口腔醫院簽訂學科共建協議,建立聯合口腔診療中心。與紅橋區政府、北辰醫院、濟興醫院和濱海醫院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與濱海新區政府簽訂協議全面合作,共建大港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成績顯著。高度重視援非、援藏、援疆及援甘任務,積極響應開展支援社區、農村的醫療服務工作,並在援疆工作中獲得衛生部援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六、全面加強醫院文化建設,綜合滿意度逐年上升
醫院文化建設蓬勃發展。近五年來,圍繞醫院重點工作,對4個診療中心及2個特色專科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與天津電視臺合作製作6個專題宣傳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圍繞醫院學科建設,多形式進行媒體報道累計2200餘次,特別是與天津電視臺《百醫百順》欄目合作50餘期節目,收視率在同檔節目中保持前列。《天津日報》等媒體多次用整版圖文並茂地對醫院進行了整體形象宣傳報道。積極搭建科普教育陣地,定期組織開展“李維廉腫瘤患者康復樂園”、大腸癌健康教育、造口聯誼會、糖友會、帕金森病友會等患者教育活動。開通微導診服務和微官網,使廣大市民能夠更方便快捷地獲取醫院資訊。醫院美譽度逐年提升。綜合滿意度逐年上升。定期開展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堅持社會監督員制度,將提出的建議反饋落實,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天津市衛生行業民主評議行風工作中,醫院綜合滿意度逐年上升,平均滿意度達到96.1%,居於市衛生行業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前列。五年來,醫院接到患者送給醫務人員表揚信424封,錦旗1059面,鏡匾10塊,醫務人員退還“紅包”160.41萬元。社會認可度逐年增加。近五年來,醫院獲得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天津市人民滿意好醫院等18項國家級及省市級優秀單位先進稱號,檢驗學部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並與總務處先後獲得“市級勞動模範集體”稱號。1人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人獲得全國援外醫療工作先進個人稱號,8人次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市級頒發的各項榮譽稱號;8人分別被評爲天津市衛生行業十佳醫務工作者、好醫生、好護士。
通過艱苦實踐和不懈奮鬥,人民醫院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這是全院職工共同創造的寶貴財富,是鼓舞我們再接再厲、奮勇前行的巨大動力,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發展更加科學、實力更加強大、技術更加精湛、文化更加和諧、員工更加幸福的醫學中心,實現我們共同的追求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