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七年前,她帶着滿腔自信,帶着青春朝氣,帶着這份職業所賦予的神聖使命,就職於辛莊鎮衛生院,開始了自己的醫護職業生涯。
天使,是美的象徵,是善良的化身。她渴望成爲一名“白衣天使”,不僅僅因爲她的美麗,更因爲她們身着無瑕的白衣,在守護人民健康的路上披荊斬棘。她們憑着“一切爲了病人”的堅韌信念,像春風拂去人們的疾苦;用熱血,溫暖寒冷的心腹;用愛的絲線,縫合病人身心的創傷。
從走進辛莊鎮衛生院工作的第一天起,她任勞任怨,幹一行愛一行,以一種從不服輸的信念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從最初一名懵懂的小護士成長爲今天的優秀護理工作者。
工作之初,由於基層衛生院的各項工作都比較落後,而且技術力量比較薄弱。當時化驗室檢驗大夫即將退休,而且檢驗設備及技術十分落後,工作無法繼續。爲了解決這些困難,院領導把剛剛參加工作的她送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檢驗知識。面對新的學科,新的知識,她從頭學起,把每天在醫院學到的知識和書本上的理論相結合,反覆推敲,仔細斟酌,並虛心向老師請教。在老師言傳身教下,很快適應了檢驗科的工作。回到單位後她承擔起了衛生院化驗室和輸液室的工作。
在化驗室,她勤奮好學,堅持自學檢驗知識,熟練操作每臺儀器,並掌握儀器的維護和部分維修。在完成門診常規檢驗的基礎上,積極配合社區科爲全鎮幾千位老年人查體驗血。無論是三餐不定,還是經常加班幹到深夜,她無絲毫怨言。看着手中每一份及時準確的檢驗結果,她感到無比欣慰與自豪。
在衛生院裏沒有病房,沒有急診,沒有大疫情,沒有大搶救,沒有常年的夜班,也沒有複雜的護理操作。這的護理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基礎和瑣碎,雖看似簡單,卻一絲一毫都鬆懈不得。在這裏她們經常面對的是熟悉的老病號,和老病號手背上那些又細又缺乏彈性的靜脈。有一次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連續多日輸液,手背上已經很難尋覓便於穿刺的靜脈,小護士急的滿頭大汗,病人家屬又不停催促!她看見了,連忙放下手頭工作,接了過來,邊安慰病人和家屬,邊細細觀察。憑着經驗,在細密的針眼間將針頭紮了下去,當順利的看見回血時,她的脣邊也露出了微笑。熟練地穿刺技術和始終如一的微笑服務爲她贏得了患者的讚賞。衛生院坐落在社區裏,經常會有一些長期臥牀的患者,在需要化驗的時候,由於行動不便,不能到衛生院採血,於是家屬就會衝着她的熱心腸“找上門來”。這時,只要工作排的開,她總會義不容辭的服務上門。就是這樣,處處爲病人着想,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爲病人服務。她總說,在醫學模式轉換的今天,不僅要加強醫療護理的質量,還要加強健康保健意識和心理疏導。因此她經常以嘮家常的形式爲病人講解一些預防保健知識,減輕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雖然她年僅35歲,但是在同事及患者眼中,她是衛生院的“老人”。因爲她和衛生院一同奮鬥,一同成長,見證了衛生院十幾年的巨大變化:從房屋簡陋、人員短缺到現在的設備齊全、科室建設完善等等。更因爲她始終堅持待病人如親人,始終如一微笑服務,這讓鄉親認識並記住了她。
在護理與化驗共兼的這些年,面對着巨大的工作任務,她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沒有被困難壓倒,她從不曾退縮,從不曾認輸,更不曾辜負領導和同事的信任與期待。始終堅守着“白衣天使”的使命。
這就是她日復一日的工作,年復一年的堅守,沒有驚人的壯舉,也沒有文人筆下的精彩。十多年來,品味了受到委屈的酸,病人感激的甜,工作繁忙的苦和病人責難的辣。然而這不能改變她對護理工作的滿腔熱情,她總是面帶微笑,用溫暖的雙手和善良的心,爲病人驅除着痛苦和憂傷。
有人說,這是一種責任,從戴上護士帽時就有的一種責任,這是一種選擇,一種無怨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