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鄭軍,男,51歲,中共黨員,鄭軍同志作爲醫院重點引進人才、重點學科帶頭人,多年來提升創建醫院新生兒科,從建設伊始,對新生兒科的佈局、設備等諸多方面親力親爲,用自己的全面心血使醫院新生兒科領先於全國水平,創造了奇蹟。
目前我國出現“兒科醫生荒”跡像,原因令人深思。而鄭軍同志卻在這個即累又險的行業潛心鑽研、默默奉獻了30年,用精湛的醫術挽救無數新生命,爲千家萬戶帶來歡樂。鄭軍同志被評爲天津市首屆人民滿意好醫生,成爲天津市新生兒學科的“領頭羊”。
一、關愛生命 精心入微
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新生兒科是集新生兒重症監護、新生兒專科、新生兒院前急救及轉運體系爲一體的科室,也是目前天津市規模最大的新生兒科,服務範圍立足天津,輻射河北省及周邊地區。作爲一名醫生,他始終不渝堅定“只要有1%的希望,就盡200%努力”的信念,30年來他不知奉獻了多少個工作日,上下班沒有正點,24小時隨叫隨到。鄭軍同志有個習慣,那就是在爲寶寶查體前將聽診器放在手心裏溫一溫,查體後把小被子給寶寶搭一搭。他最愛“挑毛病”,查房時無論是暖箱溫溼度的調節還是餵養方式的選擇,無論是呼吸機的參數設定還是輔助檢查結果判斷他都認真研究,嚴格把關。他常說,“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我們的醫療不僅僅要寶寶成活,還要讓他們活得有質量。”現新生兒科每年收治病人近6000例。其中救治成功最小胎齡爲24周,最低出生體重爲510克,去年科室還成功救治胎齡26周以下8對600—800克的雙胞胎超低出生體重兒,達國際領先水平。這其中凝結着鄭軍主任的心血和汗水。
二、開拓創新敢爲人先
作爲學科帶頭人,鄭軍同志嚴格管理,誨人不倦,堅持科技興科,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在他的帶領下,科室多項技術在全市領先。一是率先建立了第一個專業的危重症新生兒院前急救與轉運系統,爲本市及周邊地區提供技術援助。近年來共轉運危重症新生兒近2000例,爲降低我市及周邊地區嬰兒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二是率先應用新生兒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技術治療新生兒早期呼吸衰竭和呼吸窘迫綜合徵。三是率先應用Neopuff T-piece氣管內注射PS技術。四是率先應用高頻振盪機械通氣技術治療重症呼吸窘迫綜合症、五是率先開展了亞低溫治療缺氧缺血性腦病(HIE),六是開展無創CO2分壓測定技術,七是開展了振幅整合腦電圖進行大腦功能評估等。另外,科室還與天津市胸科醫院、北京八一兒童醫院等醫療機構實施跨醫院跨學科協作,對腦積水、心臟病的診治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他主持完成各級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論文20餘篇,主譯、主編及參編專著2部,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三、醫德高尚惠及百姓
鄭軍主任是兼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常委,天津醫師協會新生兒科分會會長,天津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多家權威雜誌編委等。
爲了提高天津市新生兒科整體學術水平,鄭軍同志積極爲醫務人員搭建平臺。先後組織舉辦全國早產兒及早產兒相關問題診治進展學術研討班、環渤海圍產醫學年會和中華醫學會全國圍產醫學進展專題研討會等全國大型會議,爲本市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及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還經常到基層單位進行培訓輔導,將自己的臨牀經驗傳遞給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
鄭軍同志常講,“金盃、銀盃不如人的口碑”。工作中有利於患兒康復的,想方設法也要做,不利於患兒康復的,堅決不做。多年來,他不計其數地拒收“紅包”,多次將患兒家屬送的“心意”爲其寶寶交了住院費。他經常組織科室人員開展公益活動,並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育嬰保健知識。受到全社會家長的交口稱讚。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鄭軍同志的帶領下,新生兒科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先後被評爲“天津市三八紅旗集”“、“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和“全國婦女創先爭先進單位”、“全國醫藥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單位”等。其本人也獲天津市婦幼衛生保健工作先進個人、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