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究竟有多少“少林寺”?】
既然少林寺的典籍上,從來沒有“南少林”的記載,那麼,“北少林”又從何而來呢?中國歷史上,又有多少“少林寺”呢?這還要從少林寺的中興之祖雪庭福裕大和尚說起。
元朝初年,蒙古大軍南下,荼毒生靈。爲此,時任少林寺長老的雪庭福裕,日夜奔走,勸說蒙古人以慈悲爲懷。後來,金政權統治的汴梁城被蒙古大軍攻破後,並沒有對城內居民實行大屠殺,這段真實的故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雪庭福裕救天下”。從此以後,他成爲天下的總僧統,所有寺院都歸他管,這是少林寺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當時,在他的領導下,分別在和林、薊州(今天津市薊縣)、太原、長安、洛陽等地設立“五少林”,除薊州的以外,皆不以少林寺冠名。如今,天津市薊縣北少林寺,是唯一以“北少林寺”冠名的少林寺。
其後,雪庭福裕的弟子奏請批准的少林寺護寺下院共有23所,皆在中原地區,也各有獨立寺名,從未見到以“少林”冠名的。這段真實的歷史,在1336年所鑄造的大鐵鐘上,有明確記載。
爲何取名“北少林寺”呢?釋永信說,“北少林寺”是嵩山少林寺的分院,它在嵩山少林寺的北邊,所以稱它“北少林”,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正式承認它。“除此之外,我們正式承認的還有位於三門峽熊耳山的‘空相寺’,它是我們嵩山少林寺的‘下院’。”釋永信說。
【天津市薊縣“北少林”風光不再】
天津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文山說,北少林寺自古有之,地處天津市薊縣境內的盤山東南麓。盤山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曾被列爲全國十五大名勝之一。
高文山說,在元、明、清三代尤其是元朝時期,由於確立盤山北少林寺地位的雪庭福裕大和尚被元朝皇帝封爲國師,北少林寺影響日隆;同時,由於元、明、清三朝的首都都在北京,而北少林寺距離北京很近,地理、政治地位極高。
進入清代,皇帝朝拜東陵,必經盤山,在北少林寺下建起了行宮——靜寄山莊,皇帝還親自下旨經營盤山,整修寺院,所以,最後創下了康熙皇帝兩次幸臨,乾隆皇帝三十一次常住的記錄。當時,甚至出現了“南少林寺在嵩山,北少林寺在薊州”的說法。
然而,就是這麼一座有着悠久歷史的寺院,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侵略者燒燬,如今只留下一些遺蹟。今天的北少林寺遺址,位於薊縣盤山東南山麓官莊鎮北少林村附近的一片開闊地界。北少林村在薊縣屬於貧困村,村民年均收入僅爲2600元,除了山上的果樹,旅遊收入已是他們養家餬口的“命根”了。
該村村民徐文說,重建北少林是所有村民的共同願望,2003年初,他還專門起草了一份“請願書”,由18戶村民聯名畫押,託付釋永信帶到北京,希望得到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支持。
“這項旅遊資源的開發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如果北少林寺恢復如初,我們的年收入至少可以提高到5000元左右。”徐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