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撞線
關於高考舞弊事件的思考
有賽跑就有撞線,只有衝過去纔算抵達終點。
高考也是一種撞線。寒窗十二載換來一個機會,公平競爭,然後坦然面對新的人生起點。
舞弊則是另一種撞線,它觸碰的是道德、誠信與公正的紅線。紅線並不虛無,它實實在在地存在於人們的心中。
從當年的廣東電白到如今的安徽碭山,舞弊事件的惡劣程度一次又一次挑戰人們想象力的極限。
嚴密看管高考試卷可以防止泄題,培訓教育監考員可以避免考場混亂,電子屏蔽和其他技術手段可以杜絕遠程作弊,但所有這些手段都無法管住舞弊者蠢蠢欲動的心。我們不得不承認,舞弊行爲在走向“高科技”的同時,也開始出現了專業化集體化的苗頭。
更可怕的是,從已曝光的若干次高考舞弊事件中可以看出,作爲高考利益攸關方,一些學校、教師和家長選擇了默許甚至主動介入舞弊事件。而孩子的成績正是各方利益的焦點。
個別學校把高考看成了“政績工程”。只要學生高考考得好,學校的知名度就會提高,教育經費會更寬裕,未來生源也會更好。至於學生如何取得好成績,學校並沒有嚴格把關。
部分教師把高考看成了搖錢樹。學生成績優異,老師的獎金自然不會少。爲了個人的經濟利益,個別教師甚至主動幫學生舞弊。
有些家長把高考看成可以買賣的商品。花幾萬塊錢爲孩子買一紙錄取通知書,在他們看來是很划算的事情。正是因爲有這種心理,纔會有替考組織者上躥下跳,纔會催生所謂的“替考經濟”。
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他們都把舞弊當成一種賭博。賭輸了孩子吃虧,但要是賭贏了,所有人都能獲得利益。
只是他們都有意無意地迴避這樣一個問題,一個靠舞弊上大學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因爲沒作弊而被擠掉的孩子。
但對於這些人來說,這樣的事實並不會成爲道德枷鎖。因爲在他們看來,別人孩子的利益是虛無的,只有自己孩子的利益纔是現實的。
“最煩你們這些打劫的,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天下無賊》已是老片子了,但黎叔的話言猶在耳。
從某種意義上講,形形色色的高考舞弊事件就是一種搶劫。它搶走的不是IC、IP、IQ卡,而是原本屬於一個孩子的公平競爭機會。
被擠掉的孩子是可憐的,那些因舞弊而被取消高考考試資格的孩子同樣值得同情。他們的作弊行爲將被記入誠信檔案,成爲一生的污點。不要只怪孩子,那些默許、縱容甚至教唆他們的人更應受到制裁。
還好,該抓的抓了,該撤的撤了,該提前制止替考的也制止住了,事情的結尾正顯現出光輝的色彩。考試有如比賽,犯規的罰下、吃藥的禁賽,在公平的環境下請讓每個人都享受到撞線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