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替考也瘋狂
“山東曹縣一中高考有人替考!”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前,山東曹縣爆出高考替考事件。在高考作弊的諸多形式中,舞弊手段和技術可謂“日新月異”,替考其實已經屬於非常原始而落後的舞弊方式,然而,隨後幾年中,高考替考事件卻不斷地卻躍入人們的視線中。
2007年安徽碭山
社會團伙僱高校學生
2007年高考,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發生了一起性質嚴重的集體替考事件。30多名來自省城合肥三所名牌大學的“高手”捲入槍手行列,而當地的中學老師和社會閒雜人員充當“中介”,分別在槍手的證件辦理和“考務”方面提供一條龍“組織服務”,直到讓槍手們順利地進入考場。
從查實的情況看,組織作弊的是一個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的社會團伙。
該團伙一方面尋找需要替考者,通過各種手段讓替考者在各地報名參加高考,另一方面,以聘請家教爲名,在高校校園內張貼海報或委託社會上從事家教服務的“家教工作室”代爲尋找,高薪引誘近兩年高考考分較高的在校貧困大學生,採取利誘、脅迫甚至恐嚇等手段,組織他們赴碭山縣參加替考。
由於查處及時,社會中介組織者的意圖沒有得逞,替考者基本被阻止在考場之外,其中兩名替考者在分別替考了1門和3門之後,被當場抓獲,停止了作弊行爲。據記者從公安及教育部門瞭解的情況,該縣在6月6日高考之前對全縣所有賓館、旅社及考場嚴查之後,共取消了580多名各類違規報名人員的高考資格。
截至目前,包括縣教育局副局長,招生辦主任、副主任等11人涉案,縣紀委已對部分涉案人員作出黨紀政紀處分,並已將縣招生辦主任、副主任移交縣檢察院查辦。
2007年河南鄲城
副校長親自挑選大學生
2007年4月,當各地的高考報名工作剛剛開始的時候,《焦點訪談》接到舉報,河南省鄲城縣有人找人替考。河南省鄲城縣第二高中副校長趙振華親自到北京挑選大學生。“夠上一本就是一萬。如果考上北大這樣的重點,那可以多拿。”他說,身份證和准考證上的照片都是替考者的,改一張照片只要8000元。雖然是其他縣的老師來監考,但對這種替考的現象大家都心照不宣。每年定下哪個縣監考後,他們只需要把要替考的考生名字給那個縣的帶隊老師就行了。
據透露,替考有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直接到招辦調換考生電子檔案中的照片,臨時辦理一個准考證;另一種是在高考報名時,準備找人替考的考生報兩個名,一個是用真實身份報名,一個是用虛擬的假身份報名,將其中的一個准考證上的照片臨時換成替考者的照片,再買通監考老師實現替考。
通過記者的舉報,在開考前,趙振華被免去副校長職務,被替考者取消今年參加高考資格,包括鄲城縣教育局局長張耀坤等在內的10多名相關責任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2006年陝西洋縣違紀電話成擺設
2006年,陝西洋縣中學安排近20名高二學生替高三學生參加高考,在此前學校已給這些學生辦理了准考證,替考者所持准考證上的照片和本人“基本相符”,在考務人員覈對准考證存根時才發現不符,查出了兩名替考者。洋縣中學考點中的違紀舉報電話也是形同虛設。
經查證,洋縣高考替考事件是由於學校片面追求高考上線率,下達高考上線指標要求並制定相關教師獎勵辦法,使個別教師受利益驅動弄虛作假,給部分高二年級學生髮放准考證,組織其高考替考,嚴重違反國家高考規定,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洋縣教育局局長、副局長、洋縣中學校長、校黨總支書記等共17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洋縣教育局長王玉奎被免職。
2001年山東曹縣老師介紹替考生
2001年6月中旬,某媒體接到舉報,山東曹縣一中連續幾年替考成風,替考者爲大一或高二的學生。方法是一切檔案都是被替考考生的,只有相片是替考者的,而介紹人就是學校的老師。
隨後,記者到曹縣進行暗訪,發現當年曹縣一中在校畢業生(包括往屆生)2600人,(而高考)報名人數達3200人。
被採訪的學生都非常熟悉替考程序:“如果是上大學的趙姓學生替李姓學生考,在辦准考證的時候,他就以李姓學生的名義去照照片,最後以李姓學生的身份參加高考。而李姓學生仍姓李,再換一個名字也參加考試。‘五一’放假,就回來了好多大學生來照相。再一個辦法就是請高二學習好的學生,如果他們考上了大學,是不會上的。”
隨後,校方得知了記者進行暗訪的消息,當年曹縣一中缺考人數達1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