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歐洲大陸爲了健康,開始遠離汽車而重拾自行車時,我們爲了方便,正進入家庭轎車的“蜜月期”;當全世界都在說塑料袋的發明像是打開潘多拉魔盒面臨“災難”時,我們爲了方便與狼共舞和“魔鬼”朝夕相處。
爲了方便我們可以不要健康?
塑料袋的發明和拉鍊的發明一樣,極大方便了生活。這個小小的袋子把生活整個給“裝”了進去。於是,它幾乎替代了用來提雜物、裝食物的容器,世界進入了塑料袋時代。
人類在塑料袋面前暴露了種羣最大的懶惰性。尤其是食物,塑料袋隔離了油膩油污腥羶粘滑,省卻了洗滌提袋的麻煩,用後可以一拋了之“棄之如敝屣”。方便真可謂方便。然而世界的許多事有“不便之便”,也有“便之不便”。例如柺杖,拿着它不方便,但它爲行走不便的人帶來方便;例如塑料袋,取用拋擲方便,但給環境帶來極大的不便。
可惜的是,人們爲求方便,不管環境,甚至不問給人健康帶來的不利不便。
許多檢測表明,許多塑料袋是廢舊塑料的“再生”,有的添加了大量的穩定劑、工業色素。人們都有這樣的思維方式,這隻袋子別人用過了就“髒”,卻不管它有沒有“毒”。爲什麼一次性筷子屢禁不止,人們“樂用不疲”?是因爲我佔用了首次使用權,何問筷子是在怎樣環境下“準生”的。
爲了“首用”,爲了方便,我們不計危害,不計對環境的傷害,同時也在和健康生活唱反調。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我們都在無憂無慮大用特用塑料袋時,危害在向我們靠近,健康受到危害,而且是人們不易察覺的隱性危害。卡夫卡曾講過這樣一句哲言:“由於沒有耐性我們被逐出樂園,由於懶惰我們無法返回。”在塑料袋的使用上,可不可以這樣預言,由於我們沒有使用布袋紙兜的耐性,將失去健康的樂園;由於懶惰,我們返回不到沒有白色污染的家園。
但願這是戲言,而非預言。(姜維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