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全國各地都掀起了“解放思想”大討論的熱潮。天津也不例外,全市開展了“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科學發展”大討論活動。各大媒體關於大討論的報道接踵而來,在社會上掀起了不小的浪潮。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我們國家、我們黨已經意識到,社會發展急需思想的又一次解放。當今社會發展比起30年前,無論是社會財富,還是人們精神生活都不可同日而語。然而,這樣的發展水平卻帶來了30年前不曾遇到過的新問題,發展開始出現了新的瓶頸。原先屢試不爽的方法,現在行不通了;原先回而避之的事情,現在躲不掉了。發展的道路看上去好像寬闊了,但實際上路走起來更艱難了。這就和考試40分漲到60分容易,但80分漲到100分困難是一個道理。所以這就需要更高明的辦法來解決當前社會發展的矛盾,推動社會再次飛躍。這些高明的辦法產生的前提,就是解放思想。
中國人從來就不缺乏智慧,但發展的道路走得並不平坦。歷史風雲的起起伏伏,往往取決於非智力因素。誰能打開中國人的思想,撥淨積淤在國人意識中的腐朽陋俗,讓有着無窮智慧的中國人放開心扉去發展,誰就必定能讓中國這條巨龍發揮無窮的力量。
解放思想,真的不能膽小。我們泱泱大國需要穩定的政策和平穩的發展節奏,任何冒進都可能引起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給發展敲定個死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那麼這個框子很可能成爲社會進步的羈絆。我想,社會發展是要有個約束,要不然國則不國,家則不家,但是這個約束是以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爲前提,只要能夠滿足人民需求,只要不損人利己,只要對社會發展有益,大可不必因爲是新生事物而扼殺之。當然,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益”與“不益”,這很重要,這就像菌類,有益菌可以促進人體消化,你能因爲它是菌類而否認它的益處嗎?高山流水中不一定都是人間仙境,下里巴人也可以成爲一種文化,看你怎麼換個角度去認識了。
解放思想,真的不能怕疼。想治病,沒有舒舒服服的,不疼怎麼能夠恢復健康呢?有的時候,怕疼是因爲太多考慮既得利益,太多謀劃小圈子的事情,這就沒法改變不合理的事情,社會進步便無從談起。其實,有很多事情是小痛換來大舒服,看不透這點,只有使病情日益加重,即使樂得一時,終會暴斃一場。
解放思想,真的不能懶。發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勞永逸,即便諸葛孔明的錦囊妙計,也只管身後幾時。社會是動態的社會,是不斷髮展的,要不斷出新點子,想新辦法,及時調整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全都動起來,我們的事業不就是“永世偉業”了嘛。(土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