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本報陸續接到一些『疑難投訴』,涉及鄰裡關系、社區和諧,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頗為棘手,不僅需要職能部門的積極化解,更需要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體諒。
地下水管維修受阻河西區小海地雅致裡47門多位居民向本報反映,該樓棟4樓以上水壓4個多月前開始變得很小,而且經常斷水。『水時有時無,只有在水壓特別大的時候纔來一些。所以,樓上居民經常半夜12點別人不用水的時候用桶囤水,6樓的三家基本是整夜靠滴水度日。這樣的日子已經130多天了,而且情況越來越糟,說不定哪天就斷水了。』
記者聯系自來水公司,得到的答復是:『我們早就接到了這一反映,勘察的結果是地下水管壞了,需要一樓三家住戶都同意,纔能刨開地面修理。但是,其中一家說什麼也不答應,我們也愛莫能助。』居委會馬主任告訴記者,他們一直在協調,拒絕修理的那一家也存在客觀原因。『該戶原來住著一位86歲的老大爺和一位89歲的大娘,大娘身體一直很不好,有嚴重的高血壓和心髒病,需要靜養。大娘過世後,大爺心情更糟了,怎麼說都不同意。』該樓的樓長向記者介紹,他們通過協調自來水公司,找到一條從別家修理的方案,『這只需從大爺家打一個過牆眼就可以,但是鄰家卻要遭更大損壞,所以大爺同意,另一鄰居又不同意了。現在我們也是進退兩難。』
日前,居委會回復本報,已做通老人兒女的工作,一直在盡力協調,但短時間內還難有結果。
消除不了的煤氣味許大娘和她98歲的老母親已在和平區河北路厚澤裡住了將近60年了,而從2000年冬天開始,許大娘覺得家裡出現了很濃的煤氣味,是樓下生爐子取暖所致,8年來一直沒解決。
從來信中,記者了解到許大娘居住的厚澤裡的產權單位是宗教房產公司。她住在頂樓,煙道經過她家排到室外。2000年冬季起,許大娘發現室內的煤氣味很濃,夜裡尤為嚴重,甚至睡不了覺,還提供了兩次煤氣中毒的診斷證明。去年11月,在大娘的多次反映下,宗教局委托天津市防病中心為她家做了一氧化碳濃度監測,結果顯示一氧化碳濃度在安全范圍內。而許大娘對這個結果表示懷疑,希望通過本報協調解決。
記者聯系了宗教房產公司,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處理起來很難:『能做的我們都做了,我們去重抹了她家的牆、改了煙道、加高了煙囪,不止一次派工作人員去她家聞煤氣味,甚至派了4個同志在許大娘家呆了一宿,但是我們真的都沒聞到煤氣味。市防病中心檢測也沒發現問題……』小區所屬湖南路居委會也表示:『為了解決問題,我們也實地察看情況,我們還給樓下生爐子的鄰居做了大量工作。可能是大娘對煤氣味太敏感,建議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記者又聯系了和平區房管局,房管局認為還是應該由產權單位解決。
許大娘仍堅持表示煤氣味一直存在,已經讓98歲的老母親住在了自己女兒的廚房裡。
一樓違章二樓遭殃寶坻區楊女士向本報反映,她在寶坻區凱旋麗捨清秀居買了一套二樓新房,而從她家主臥室的窗戶望出去,卻是一樓鄰居自搭小屋的大紅房頂。紅房頂反射的紅光,總是讓楊女士覺得心慌意亂、坐臥難安。這紅房頂竟然比她家主臥室內地面高出數厘米左右,『如此這般,我的外牆和主臥窗戶就要常年遭雨雪浸泡,萬一有小偷爬上房頂,抬腿便可進入我家。』楊女士說,這套新房本應去年8月入住,因為這個紅房頂,她至今沒有入住。
為此,楊女士沒少和小區物業聯系。小區物業下了3次責令該業主拆除私搭違章建築的整改通知單,未見任何成效。小區物業無奈地告訴楊女士,他們沒有執法權,建議她去找其他部門。隨後,她找了多個部門,但都沒有解決。
記者聯系寶坻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該局工作人員表示,一樓業主搭建的小屋確屬違法建築,該問題解決要有這樣一個程序:由小區物業起訴私搭亂建業主,房管部門取證調查,最後纔是由綜合執法部門要求其限期整改或強制拆除。記者又與寶坻區房管局執法中隊取得聯系,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接到楊女士投訴後,派人到現場進行勘察,發現該業主並沒有對樓體內部進行拆改,但封閉的小屋確實蓋得挺高,影響二樓業主的正常生活,搭建的小屋屬於在樓外牆體的違章。按照相關規定,對於樓內部位拆改屬房管部門管轄,樓外搭建屬其他部門管轄。
記者為此諮詢了天津某律師事務所律師,她分析說:根據《民法通則》規定: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因此,二樓業主可以以排除妨礙為由要求一樓業主拆除加蓋房屋。具體方式建議先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也可以到法院起訴,案由即為排除妨礙糾紛;如果在物業管理公司(或房地產開發商)與一樓業主的合同中有相應約定,則物業管理公司可以追究業主的違約責任。
和諧社區法外有情
報道提到三個事例,均因涉及鄰裡關系,解決起來頗為棘手。事情看上去都不算大,但確實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這些矛盾的產生,有的確有具體困難,有的一時難以辨明,有的則屬利己損人。對此,人們最終都會想到利用法律手段維權,但文中的當事人都還沒有這樣做,畢竟針對這種鄰裡矛盾,除法律手段外,應該有更為平和的協調化解辦法,這也是記者在采訪調查過程中所努力、所期望的。
仔細想來,一些矛盾並非十分復雜,多數當事人也不是蠻不講理之人。與家庭內部矛盾一樣,處理很多鄰裡糾紛,其實是『退一步海闊天空』。法中有理,法外更有情。如果大家都能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也許許多不解的疙瘩會迎刃而解。
當下很火的賀歲片《非誠勿擾》開頭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21世紀什麼最貴?和諧。』只有從『和為貴』道德理念出發,作為社會的細胞——社區鄰裡間相處,纔能更融洽、更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