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英國13歲少年阿爾菲·帕滕當上爸爸的消息被英國媒體報道後,他的爸爸身份受到另外兩名少年的『挑戰』。他們都宣稱自己可能是報道中所提新生嬰兒梅茜·羅克珊的父親,因為他們都與這名嬰兒的15歲母親錢特爾·斯特德曼有染。
誰是爸爸?
16歲見習廚師理查德·古德塞爾告訴英國《世界新聞報》,斯特德曼懷孕前後有3個月都在與他同床共枕。
『我知道我可能是爸爸。人人都認為我是。我的朋友們都說孩子的眼睛像我,甚至我媽媽都這麼認為,』古德塞爾說。『只有脫氧核糖核酸(DNA)檢測纔能給出答案。如果我是孩子的父親,我有權知道。』
14歲的泰勒·巴克則告訴《世界新聞報》,他大約9個月前與斯特德曼發生性關系,所以恐怕他纔是真正的父親。不過,巴克說,他並不希望自己是孩子父親。
面對半路殺出的『爸爸』,帕滕堅稱自己纔是『正牌』,極力維護現年15歲的女友。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6日報道,帕滕願意接受DNA檢測證明自己與孩子的關系。
帕滕說:『那些愚蠢的男孩在撒謊,說壞話,說得好像是他們也與斯特德曼睡過。但是我纔是她唯一的男友,我們在一起兩年了,所以我肯定是孩子的爸爸。』
帕滕還說,他不在乎人們說什麼,他不喜歡別人說斯特德曼的壞話。
社會問題?
『少年爸爸』事件曝光,加上當事人家長與媒體大做『曝料』交易,引發人們對世風日下的慨嘆。
曾在英國前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政府做新聞秘書的伯納德·英厄姆爵士告訴美聯社記者,這件事是『破碎英國』的表現。
『這件事表明我們迷失了方向,人們不辨是非,』他說。
英厄姆從這件事引申到英國的青少年酗酒和暴力行為,認為這些都反映出英國整體道德標准和自律水平的下降。
英國政界人士批評社工不力,稱英國的『福利體系岌岌可危,需要重大變革』。
斯特德曼9日生下孩子。《每日郵報》報道,當事人所在社區的社工機構15日說,他們一直與雙方當事人家庭保持密切聯系,並且計劃本周派社工探訪。但是這一機構拒絕回應對他們沒有在過去幾天做正式探訪的指責。
議員安·韋德庫姆告訴《每日郵報》:『社工沒有在第一天就介入此事讓人感到吃驚。』
英國保守黨前領袖鄧肯·史密斯說,他對社工沒有盡快探訪並不感到吃驚,因為英國的社會福利體系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個別現象?
就在有些人認為『少年爸爸』事件是社會整體狀況縮影的同時,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個別現象。
36歲餐飲業者鄧肯·萊斯表示,這件事做得不對,但是『這不是天天都有的事』。他批評當事人家長不負責任。
『這件事成為如此熱門的新聞在於事件本身,』鄧肯說。
退休人士裡斯登·尼科爾斯認為這件事的根源在於當事人生活在一個貧窮街區,因為這樣的現象在鄰近街區就不多。
美聯社報道,尼科爾斯代表相當一部分英國人對此事的反應。在英國,人們的社會地位往往取決於他們住哪個社區,開哪種車,孩子是否上私立學校,因此部分反應中含有等級意識的因素。
尼科爾斯批評英國媒體利用個別事件炒作。
『他們把這個事說得好像我們要墮落了,我們不是這樣,這仍然是個很棒的國家,不過,很明顯,道德標准降低了,』尼科爾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