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資料圖:近日,北京和上海兩地統計局發布2008年職工平均工資,數據顯示,京滬兩地職工月均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
近日,北京和上海兩地統計局發布2008年職工平均工資,數據顯示,京滬兩地職工月均工資都在3000元以上。每次統計局一公布平均工資,接著便是質疑數據失真的一片爭議。大多數人在感慨自己收入低於平均值的同時,也紛紛質疑數據的真實性以及『平均值』是否有意義。
京滬公布職工平均工資統計局解釋『虛高』質疑
北京市統計局昨日消息,2008年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44715元,折合每月3726元,比2007年增長了12%。職工平均工資較高的行業中,證券業,銀行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保險業,煙草制品業和廣播、電視、電影和音像業等行業職工年平均工資超過10萬元;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在8萬-10萬元之間。此外,同一個行業內部也可能存在較大差異,相差超過了20倍。
上海日前也公布2008年度職工平均工資及增長率的通知,指出2008年度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9502元,月平均工資為3292元,比上年增長13.8%。凡按2008年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的事項,均按本通知標准執行。這意味著隨著2008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公布,本市相關社保待遇將隨之上調。
對此,不少市民紛紛懷疑這一數字『虛高』,北京市統計局工作人員25日解釋,這一數字是在調查了13.8萬個法人單位後計算得出的,其中包括了企事業單位、機關,也有社會團體。不同單位的工資水平差異較大,個別單位職工年平均工資高達上百萬元,有的單位年底基本工資都不能兌現,而公布的是一個平均數。市統計局工作人員解釋,按照國家勞動統計制度,職工工資總額計算方法不是按實際發到職工手裡的現金計算,還包括單位代扣代繳的各項費用,比如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這也是有些人感覺自身工資與全市平均水平差距較大的原因之一。』
網友媒體質疑統計『平均值』意義
有網友表示,『一個老總能頂普通員工幾千人的收入,能讓曾通員工心理平衡嗎?還有各行業的差別,有的人年薪幾十萬,有的人年薪一萬多元錢,年薪少的乾的髒活,累活...』 ;『如果和蓋茨兩人平均,那我就是億萬富翁,要想成為有錢人真容易。』也有比較直接地表示,『平均工資有意義嗎???掩蓋了多少不公平???有道是張家有財一千萬,十個鄰居窮光蛋,平均下來算一算,個個都有上百萬! 』
有媒體刊載評論指出,統計平均工資嚴重偏離公眾感受。這種在收入差距上不做如何區分統計的簡單平均,本身已經毫無科學性可言;統計口徑上又不包括基本處在收入水平最底層的私企員工和農民工,『頂級富人參與平均、底層窮人不參與平均』的平均工資,無論在任何經濟困難時期大概也會呈現出可喜的大幅增長狀態。
評論認為,依據不同人群之間明顯的收入差距,做更為細致的平均工資統計,其實純粹只是一個數學問題,基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將私企員工、農民工的工資數據納入統計呢,事實上工作都已經完成了,卻因為『考慮到數據的敏感性』,而粗暴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沒有向社會公布。而這樣的統計漏洞就應該馬上著手改革,否則,前期該做的辛苦統計工作也許一樣沒少,卻在最後數學計算的時候如此粗糙,『不精確』也好,『敏感』也罷,在民眾看來實際都意味著『統計失敗』。而且,經過公眾連續不斷的質疑和批評仍然我行我素不思改進,那麼我們真的只能搖頭感嘆:有一種無聊叫統計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