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專家訪談
『我認為8500億的資源配置路徑非常重要,需要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安排,盡可能通過加大醫療保障的力度,來配置這個資源。』
——北京大學衛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劉國恩
昨天,北京大學衛生經濟與管理學系主任劉國恩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現階段這個既定條件之下,新醫改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很多地方具有挑戰性。他說:『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要通過制度上的安排,開拓社會、政府和個人的資源,建立更大范圍資金的基礎。政府要加大醫保投入,減少老百姓掏自己腰包的比例。』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未來三年用於醫改五項重點工作需各級政府新增投入8500億元。針對8500億的投入如何落到實處,劉國恩主張更多通過醫療保障的途徑,而非直接劃撥醫療機構,並加大對每一個國民的受益程度,比如從明年開始,國家提高各級財政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准,從現在每人每年的80元提高到120元,以後條件允許可以上漲,讓人人都能受益,獲得更多醫療服務的補償,自己掏腰包的比例因此下降。
『如此一來,對老百姓來說,能真實地感受到政府在關注民生,而醫療服務機構也因此會獲得更多的資源,但這個資源是來自於病人的手,來自於醫保的補償,因此自然創造了一個以提供交換服務為前提條件的競爭平臺,形成醫療機構以質量、品牌、成本、效益為基礎的競爭。』他說,『如果按照老辦法,按照機構的內部預算劃撥,老百姓感受不到政府對百姓的直接關心。』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