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軍未來網絡戰模式示意圖
信息網絡系統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生產、生活、作戰帶來巨大效益,又會導致災難性後果,『就是上多少道鎖也難以保證它的絕對安全』。因此,奧巴馬政府一上臺就將網絡安全作為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任務,要求有關部門對美國的網絡安全狀況展開為期60天的全面評估,以檢查聯邦政府部門保護機密信息和數據的措施。
5月29日,奧巴馬總統公布了一份由安全部門官員起草的網絡安全評估報告,認為美國主要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數字基礎設施目前並不安全,現狀『不可接受』,來自網絡空間的威脅已經成為美國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和軍事威脅之一。
他在公布這份報告時說,美國政府和整個國家都沒有對網絡安全問題予以足夠重視和准備,過去兩年網絡入侵事件已給美國造成8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他本人去年參加總統競選期間競選陣營的網絡系統也曾遭黑客入侵。『網絡空間及其帶來的威脅都是真實的,保護網絡基礎設施將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
事實上,在奧巴馬政府就網絡安全作出相應決策之前,五角大樓已經公開了其在網絡防御方面的人力和資金投入。根據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克·米倫的聲明,過去6個月中,美軍已經投入1億美元用來彌補網絡系統漏洞。國防部長蓋茨也提出,五角大樓將把每年培訓的網絡安全專家數目提昇4倍,實現每年為五角大樓培訓250名網絡安全專家的目標。
美國國會在今年3月提出議案,建議聯合美國國家安全局、空軍、國土安全部和其他涉及網絡安全的部門,設立一個『國家網絡安全顧問』的職位。國家網絡安全顧問將被授權審查聯邦機構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可以隨時關閉不安全的聯邦機構網絡系統。如果該法案獲得通過,五角大樓可能會被授予更高的權力,加強網絡空間的軍事化控制。
美國最大的國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已經成立了網絡安全部門,准備競爭五角大樓在此方面可能投放的巨額訂單。根據它們的評估,到2013年,美國政府在網絡安全方面的采購金額將達到107億美元。
美軍對網絡戰的戰略與實施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已有相當時日。早在2002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就簽署了一項密令——『國家安全第16號總統令』,要求美國國防部牽頭,組織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門制定一項計算機網絡戰戰略,提昇其網絡攻防能力,以便必要時在確保美國軍民網絡信息系統安全的情況下,攻擊和破壞敵方的網絡信息系統。
美軍在2005年組建了專門負責網絡作戰的『網絡戰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而且陸海空軍和戰略司令部都設有『網軍』。按照美軍的計劃,經過兩年試運行,隸屬美國空軍的網絡戰司令部將於今年10月正式運轉。網絡戰司令部將成為與空軍作戰司令部、太空司令部平級單位,由一名四星上將領導,指揮4萬名從事網絡戰的空軍人員。這4萬人的主要工作是滲入敵方網絡系統竊取絕密數據,在對方網絡內置入程序,以便在戰時摧毀敵方指揮控制系統。
美國輿論認為,美軍大張旗鼓地組建網絡戰司令部,實際上是承認美國已擁有越來越多的網絡戰武器,並急需制訂關於如何運用這些武器的策略。
據披露,在軟殺傷網絡戰武器方面,美軍已經研制出2000多種計算機病毒武器,如『蠕蟲』程序、『特洛伊木馬』程序、『邏輯炸彈』、『陷阱門』等。在硬殺傷網絡戰武器方面,美國正在發展或已開發出電磁脈衝彈、次聲波武器、激光反衛星武器、動能攔截彈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可對別國網絡的物理載體進行攻擊。而且,美國空軍建立了一支專門負責實施信息網絡進攻的部隊——第8航空隊,由信息戰、情報、偵察、空中控制、電子戰等9個聯隊組成,正在試驗各種現有網絡武器的效果,並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提供『確切的網上打擊要求』,以便確定自己的作戰手段和方案。
對此,有專家認為,美國遭受的很多網絡攻擊實際上都來自美國國內,美國政府在很多時候忘記強調本國公民在這一問題上扮演的角色,而熱衷於渲染所謂來自別國的『黑客』、『網諜』等網絡安全威脅,其目的無非是替自己發展網絡進攻能力尋找借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