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期,我國甲型H1N1流感新增病例呈持續增加趨勢,隨著秋季開學的臨近,本市學生集中返校,外地學生和國外留學生陸續返津,流感在學校范圍內傳播的風險日益增大,特別是開學前後一周,是疫情防控關鍵期。為此,市教委下發通知,要求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要立即行動起來,做好秋季學生開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高校學生返校後前7天每天測體溫,中小學及托幼機構學生每日晨檢,同時避免舉辦大型室內集會活動,開學典禮可在室外操場進行,或以視頻、分年級、分班形式進行。
開學後一周健康每天監測
市教委要求,各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健康狀況進行監控和監管,落實開學前一周學生健康情況報告,做好開學後一周學生健康情況監測,嚴密組織學生聚集和大型活動中的流感防控工作。高等院校、中職學校校醫院(保健站)要會同學生處、教務處等部門共同做好返校學生健康狀況的監測工作。
學生返校過程每日監測,特別是學生返校後前七天要嚴格管理。高等院校每天對學生進行體溫測量並做好記錄,通過觀察、詢問等手段,重點做好發熱、咳嗽、腹瀉、皮疹、結膜充血、皮膚黃疸等重點癥狀的監測。尤其要關注外國留學生及來自疫情高發省份學生,按照『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認真做好管理工作。中小學、托幼機構要堅持每日例行晨檢。
避免辦室內大型集會活動
學校、托幼機構開學一周內,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普通高等學校及中等職業學校可要求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學生提前一周到校並實施一周的在校醫學觀察。避免舉辦大型集會活動,尤其是室內大型聚集性活動。開學典禮可安排在室外操場進行,或以視頻、分年級、分班的形式進行。學生軍訓及國慶期間集體性大型活動要有完善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預案,如出現發熱(?37.5℃)、咳嗽、咽痛、流鼻涕或鼻塞、肌痛、頭疼、發冷和乏力等流感樣癥狀,不得繼續參加大型活動。在出現此情況時,除應立即報告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上級主管部門外,承辦單位還要及時將患者送往就近的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排查與治療。
高校設立隔離備用宿捨
由於本市防控策略的調整,密切接觸者不再進行集中醫學觀察,由區縣衛生局負責組織對轄區內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及健康隨訪,學生健康隨訪由校醫在衛生部門指導下具體實施。高校要加強隔離備用宿捨的准備,嚴防和應對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傳染病在校內的暴發流行。各高等院校、中職學校至少要安排20間的傳染病備用宿捨區,以備發生傳染病時使用。醫學院校附屬醫院、高校校醫院(保健站)以及中小學校要對有關醫務人員給予重點保護(防護口罩、保證休息時間等),防止被感染。同時,醫學院校要加強對醫院實習學生的預防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醫護人員保護方案保護實習人員的健康。
9月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在開學前後大力開展一次愛國衛生運動,搞好校園環境衛生,特別是對教室、食堂、宿捨、廁所等重點部位進行徹底消毒。同時,結合學生入學教育,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識,倡導維護環境衛生、科學洗手等衛生行為,提高廣大學生、教職員工對流感防治的正確認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任課教師要加強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9月份各區縣衛生局、教育局要聯合開展學生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
開學每日晨檢零報告制度
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要落實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做到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早報告。自開學之日起,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恢復零報告制度。同時,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之間、各教育機構和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必須指定具體聯系人,並保持24小時通信暢通。
每日對在校學生和教職工開展晨檢,仔細詢問是否有發熱、咳嗽、咽痛等流感樣癥狀。指定專人每日負責學生和教職員工因病缺勤登記和隨訪工作。一旦出現學生、教職工因病缺勤,應及時了解缺勤原因,如與甲型H1N1流感有關,應在第一時間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
有流感癥狀可推遲報到
從本周末起,本市高校將開學。為加強學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防范秋季開學後甲型H1N1流感在學校內的暴發流行,各高校均采取了相應措施。
作為新學期本市最早開學的高校,天津大學開學前發出通知,尚未返校的學生,若開學前一周內出現流感樣癥狀及有與流感樣病人接觸史、外出旅行史等相關情況,應及時向輔導員匯報,經醫學觀察7天或治療結束無流感癥狀後,方可返校。經學校批准,醫學觀察期間不算缺課,順延報到時間。
學生返校途中應做好個人衛生防護,返校後,每人填寫《返校學生信息登記表》,全面普查學生接觸史和身體狀況。每天做好晨檢,及時發現有流感癥狀的同學;做好因病缺勤登記和隨訪工作,及時了解缺勤原因,繼續堅持並加強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