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學術腐敗愈演愈烈——僅去年到現在,從浙江大學到西南交大,從遼寧大學到清華大學,一位位有頭有臉的大學教授,因論文抄襲和學術不端被推到輿論聚光燈之下,接受道德譴責和良知批判,掀掉最後的遮羞布,聲名狼藉。
但是,聲譽風險並沒有阻止丑聞接續,反而越來越荒誕不經——沒有最丑,只有更丑。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和長沙理工大學的兩位教授,發表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的一篇經濟學論文,抄襲自暢銷全國的經濟學教科書。經記者初步統計,全長1.3萬字的論文與教科書雷同率高達95%。
肆無忌憚翻抄教科書並發表於核心期刊的論文,讓恥感無處安頓,各種成語都已無力評判學術界此種突破底線的齷齪和腐敗。去年《小康》雜志對我國『信用小康』的調查顯示,原本在社會上擁有較高社會聲望的職業群體,如科學家、教師,信用度低於學生和農民。有專家指出,大學教師群體的誠信危機帶給社會和未來的危害,絲毫不亞於向來最受網友關注的政府官員群體。
墮落甚至淪陷中的學術腐敗,讓越來越多的大學教授尊嚴蕩然無存。同時也揭示出號稱『世界論文大國』的論文質量頹廢衰敗。用那本被抄襲的經濟學教科書編著者的話說,教材本來就不是原創,已經是對現有成熟理論的綜合與整理,都是前人的科研成果,沒有多少科研含量。但就是這樣的論文,竟然能夠發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足見水准之低下。
不可思議的是,在論文發表前的層層審查過程中,處於同一研究領域的審稿專家也沒能發現這樣一篇重復經濟學常識的論文,是經濟學教科書的節選和翻版。是教科書寂寞鎖深閨,還是所謂的審稿專家徒具虛名,甚至沆瀣一氣?如果後者成立,那麼一篇示丑的論文不僅僅掀開了作者的遮羞布,還在向更寬的學術范圍吐口水。
溫總理在最近聽取科教文衛體各界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時,深有感觸地說:『一些大學功利化,什麼都和錢掛鉤,這是個要命的問題。』
大學功利化傾向已經越陷越深,深到足以綁架高等教育走向墮落的程度。日前曝出的北大法學院教授按論文發表數量核定績效工資,只是又一起大學功利化的表演。論文發表數量與教師職稱、考核以及工資,無不在時時掛鉤。大學功利化僅附體於論文發表一方面,已經攪得學術泡沫『白加黑』,足見其要命之處。
是故,目前正在征求建議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一個重要問題是怎樣祛除大學功利化的病灶,化解管理體制上的致痛因素。這也許能讓丟失了恥感的學術重拾道德良知,培育我們未來社會的恥感文化。
| 請您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相關規定,在註冊後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