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日報》近日推出了『教師績效工資改革調查』系列報道。記者深入調研發現,績效工資『偏愛』校領導的情況不止一地。
『工作20多年的一線教師待遇,可能還不如20多歲的學校團委書記。』廣東省自實行教師績效工資以來,一些地區和學校分配方案出現『偏行政、輕教學』的現象。據當地政協委員調查,眾多一線教師對這次績效工資改革不滿,因為自己的收入原地踏步甚至還有所減少,而中層領導、校領導待遇增加的幅度過大,『學校行政人員最高工資可達一線教師的3.5倍』。一些來自東莞等地的教師網民則直言不諱,當地一些學校的績效工資方案是『讓一些領導先富起來』。
這種現象,讓『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成為眾口相傳的順口溜兒。
績效工資,其初衷就是要體現一線教師的勞動。一線教師,工作在教育工作最前沿,沒有他們的工作,光有一群『校長、書記』,教育工作能搞得上去嗎?難道行政人員的工作量能達到一線教師的3.5倍?
人們感慨於教育行政化的不良趨勢,溫總理也不止一次地提到過,教育事業還是應該由懂教育的人來辦。但一些地方, 『績效工資變成了官效工資』的現實,還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鍾。看來,離改變教育行政化還有相當距離啊。
其實我們大可探討一下,初衷很好的績效工資為何會在實踐中部分地偏離了方向?其實我們更大可反問一下,掌握績效工資分配的『校領導』們,為什麼把工資那樣大膽地先向自己身上『績效』?
事情不僅止於教師的績效工資。近日有媒體刊出一封大學教師來信,稱某大學發2009年年終獎,講師1500?1800元,正副教授2000?3000元;一般科員5000?6000元,副處至正處級(含學院正副書記)18000?21000元,副校至正校級(副廳至正廳級,含正副書記)金額保密。一位資深教授,年終獎也不過5500元,就一般科員的水平。
教育行政化,最大的體現之一,就是對於行政級別的重視,遠遠大於對職稱的重視,更大於對實際水平和實際工作的重視。因此造成了教育界『級別情結』相當嚴重,大學中沒有『教授治校』而只有『官員治校』,中小學中一線教師也並不能直截了當地發表自己的真實意見,缺少實際上的話語權,成為行政權力的『配搭』。這樣的結果,只會使教育行政化越來越嚴重;其遠景,就是極易造成教育活力的被扼殺。
如果在績效工資分配中,一線教師有真實的參與權、有充足的話語權,會出現『教得再好,不如當個領導』的民謠嗎?會出現『學校行政人員最高工資可達一線教師的3.5倍』的現象嗎?而這些話、這些現象(雖然可能是局部的)的出現,反證了一線教師的參與權、話語權的不足。
報道中有這樣一段話,很好,摘錄下來權作結束:『教育行政化導致行政人員得好處,行政人員得好處又導致更多的人乾行政,這樣一來,行政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近年來,行政人員在中小學中所佔的比例有擴大的趨勢,正是教育過度行政化產生的惡性循環。』(陳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