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經過近幾年的開發改造,中山路這條百年老街一手抓“文化復興”,一手抓“時尚先鋒”,成爲海河北岸的新亮點。近日記者從河北區獲悉,2010年中山路開發又有新動作,與中山路相交的地緯路將被打造成天津市乃至全國的精品書畫市場和高檔藝術街區。與此同時,造幣總廠舊址建設國家級造幣博物館工程也將進一步加快,通過一系列工程的實施,該地區居民的居住條件有望改善。
| ||
| ||
| ||
|
| ||
|
據瞭解,中山路位於天津市區東北部,西南起金鋼橋,東北至天津北站(不包括中山北路),原名河北大經路、大馬路,1928年北伐勝利後,爲紀念孫中山於1912年和1924年北上天津時的革命活動,更名爲中山路。中山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190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津推行新政,創建“河北新區”,並在直隸總督衙門與北站之間建起一條土石大道,後又修建十餘條與之交叉的緯路,分別以《千字文》中“天、地、元、黃、宇、宙、日、月、辰、宿、律、呂、調、陽、昆、岡”等命名,這條土石大道便是今日的中山路。作爲當年洋務“新政”開闢新市區的中心,中山路上曾經風雲際會,匯聚了衆多歷史上頗有影響力的人物,如李鴻章、袁世凱、孫中山、周恩來、鄧穎超、李叔同……爲中國近代歷史名人提供了舞臺。大悲禪院、直隸總督府、造幣總廠、中山公園、覺悟社、女星社、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岡緯路教堂等一大批古建築分佈於此地,這些倖存下來的古老建築見證了老街一個世紀的興衰浮沉,也承載了老天津人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