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遺體整容師80後女孩兒工齡已經有7年
陰陽兩隔,提到遺體整容師,沒有人會將這個職業與一個女孩子聯繫到一起。但畢業於成都民政幹部學院的80後女生黃會蘭,不僅一干7年,還剛通過國家民政部門的首批特種職業評級考試,不日,將成爲全國首批持證上崗的四級遺體整容師。
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在3月9日上午聯繫上了故事的女主角,黃會蘭。第一眼看見她時,我就被眼前的漂亮女孩深深地打動了。她塗着藍紫色的眼影,臉上化了淡淡的淺妝,穿着整潔乾淨的職業裝。在交談中,我看着眼前這個有着爽朗笑聲的黃會蘭,心裏也不由地犯起了嘀咕,這哪是那個在人們印象中刻板,冷酷的遺體整容師?分明就是一個漂亮陽光的都市女孩。談及她的職業時,她也沒有特別的避諱:“這原本就是一個常人難以接受的行業。從我選擇這個行業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註定要用更多的時間去接觸那些沒有生命氣息的人。”而我問她爲什麼會選擇這個行業時,她說了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已經工作了七年了。這種平凡的崗位做不了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至少可以讓每一個生命都漂漂亮亮地離去。”
入行篇
一晚上都在被窩裏發抖
黃會蘭是1982年出生的,1998年正式入讀成都民政幹部學院,專業是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回憶當初在成都的學習生活,黃會蘭說道:“畢業之後就很少去成都了,但還是會時常想起關於成都的一切,畢竟在那裏度過了三年青春的時光。”其實,上學時候的黃會蘭也猶豫過自己即將要面對的工作,這的確也不是一個女孩子願意接受的就業前景。“那個時候,我對這個行業有很多的膽怯,班上很多同學畢業以後都做了別的工作。我也一度想放棄這個行業,但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成都殯儀館實習的時候,我卻打消了自己的顧慮,並決心要在這個行業裏做出一番成績。”
1988年的成都殯儀館還是那種很老的建築,地點在黃瓦寺街,那是一片七彎八拐的老式衚衕。陳舊的設備,老式的房子,周圍又全是賣花圈的商鋪,因此,殯儀館裏面也總瀰漫着一股陰森的、讓人不寒而慄的氣息。回憶起在成都殯儀館實習的情景,黃會蘭說:“那個時候,我和好友就睡着離遺體不遠的房間裏,再加上夜晚的燈光非常昏暗,就像鬼火一樣,我簡直害怕極了,一整晚都在被窩裏發抖。”但在黃會蘭第一次真正接觸到遺體後,那種害怕的感覺卻突然消失了。“當時的逝者是一個自然去世的老人,他就靜靜地躺在我的面前,面部的表情很放鬆,我靜靜地看着他的臉,我一點兒也不害怕,我看出他是帶着一絲微笑離開了人間。”也許是因爲這個第一印象的緣故,黃會蘭接受了這個職業。“爲死者妝容,是給死者更多的尊重。這個行業與其他服務性行業一樣,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談到現在的成都,黃會蘭的眼神中好像也充滿了懷念,“去年年底我回母校參加遺體整容考試,也沒有時間好好在成都逛逛。”說到對成都的眷念,她露出無限深情:“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我覺得對於成都,我始終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感覺它就像自己的第二故鄉一樣。”
工作篇
化妝品與普通人用的別無二致
3月9日一整個上午,黃會蘭沒有接到任何一個化妝任務。她告訴我們:“其實並不是每一個死者都要化妝,這主要看家屬的意願,他們覺得有需要,我們纔會有任務。”隨後,在我的要求下,她帶我們參觀了她日常工作的地方。走進遺體化妝間,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停放在屋中央的大石臺,這顯然是用於平放屍體用的。大石臺上還有許多大小一致的排水孔,黃會蘭在一旁解釋道:“這主要是用於清洗屍體,因爲有一些腐爛程度嚴重的屍體需要適度的清洗才能進行化妝。”她打開日常化妝使用的工具箱,各色粉底、眼線筆、腮紅、刮鬍刀就一一呈現在我的面前,這些東西乍一看去跟普通的化妝用品並無不同,只有旁邊擺放着的消毒酒精瓶有些“另類”。黃會蘭說。
“用酒精對遺體面部進行消毒更利於遺體面容的保存,這也代表了對逝者的尊重。”當我問及黃會蘭在這樣環境中工作,會不會感到害怕時,她笑了笑說道:“其實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問過我了,對於怕不怕,我早就沒有概念了。其實將心比心,你把每位逝者都當作自己的親人,自然心中就不會再有害怕的感覺。很多人都以爲我們這個行業是最冷酷無情的,但與他們想的完全相反,做這個行業的人,心中需要滿滿的愛。”